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總統府:外館正名凸出主體性 無涉改變現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7日電)美國國務院表示,不支持台灣外館、國公營企業改名。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今天表示,爭取外館正名與改變現狀是兩回事;正名是為凸出國家主體性,與對岸區隔;是持續性、全民共識的方向;會以國家最大利益為考量,持續與友邦溝通協商,取得諒解支持,避免給外界改變現況的誤解。

黃志芳表示,陳水扁總統提出爭取外館、國公營企業正名的作法,是為凸出國家主體性,與對岸區隔,避免因為主體性不明確,在國際間遭到矮化或打壓。

他說,陳總統強調,國號「中華民國」是歷史事實,也是目前台灣社會對國家認同最大公約數,因此,沒有更改國號的問題,所以推動外館正名,與改變現狀沒有任何關係。

他說,早在八O年代國民黨執政時期,就已開始積極推動外館正名,當時推動的目的一樣是為凸出國家的主體性,與對岸區隔。因此,推動外館正名,絕非執政的民進黨或是陳總統一廂情願的想法,這是持續性、有全民共識的方向。

他說,國公營企業名稱容易造成混淆,確實也面臨困擾與壓力。因此,推動外館、國公營企業正名,與改變現狀是兩回事。

此外,黃志芳表示,爭取外館正名並非片面改名,而是要爭取透過與友邦間的溝通、說明、協調,來取得友邦的諒解與支持。

他說,台灣的國家處境複雜特殊,友邦難免會有些誤解,但還是會持續與友邦加強溝通,讓他們有完整、全面的了解。推動外館正名,會以國家最大利益為考量和目的,避免給外界改變現狀的誤解。

面對媒體詢問台美間的溝通是否依舊順暢?黃志芳說,台美溝通一直持續,由於台灣這段期間訊息很多情勢變化也很快,不知美方是否能完整解讀陳總統5日的談話,府方會「進一步了解」。

此外,嫻熟外交事務的人士表示,八O年代台美斷交之後,台灣喪失許多邦交國,為了儘速恢復與各國的實質關係,紛設據點,例如在美國稱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日本稱為亞東關係協會,或稱遠東貿易文化中心等,名稱五花八門,實在不可能看出所代表的國家。

八O年代國民黨政府推動第一波外館正名運動,希望與對岸區隔,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用「台北」是最大交集,這「雖然不滿意,但可以接受」。但近來在國際社會中,仍受到中國希望矮化為「中國台北」的強大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