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登輝: 認同歧異及不團結對台發展影響甚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惠珍台北十三日電)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台灣現在就是不團結,對台灣認同岐異,這個問題影響太大;他也認為,許多人強調台灣產業發展一定要三通或要投資中國大陸,這都是只從表面看問題。

由前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擔任理事長的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今天舉行會員大會,前總統李登輝應邀致辭。

李登輝指出,過去一年國際情勢不穩定及受到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影響,去年第二季經濟成長-0.08%,但隨著全球景氣復甦,今年台灣經濟將轉佳 。

此外,過去台灣的銀行平均呆帳約20%,至去年降至4.5%,經過三年來的金融改革,能讓台灣的銀行呆帳降至約4%,可說是一項奇蹟。

他指出,台灣經濟走出去非常重要,台灣和中國大陸有很大的差異,台灣在技術革新有相當進步,至於中國大陸在高階產品的發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許多人強調台灣產業發展一定要三通或一定要投資中國大陸,這都是只從表面看問題。

台灣在國際受中國打壓,但在國際科技技術領先,就不怕打壓,亦即隨著世界越來越全球化,台灣能推出領先產品就不怕打壓。經濟勢力必須靠技術的改進才能維持,台灣經濟正面臨轉型時候,其中技術革新非常重要。

李登輝指出,台灣不是靠代工就好,為鼓勵企業投入R&D,相關的免稅優惠需有全新的規劃方案。

至於廠商要將八吋晶圓廠移到中國大陸,他則反對到底,因為過去這類產業是享受台灣免稅優惠扶植起來的,現在卻要把技術拿到中國大陸,這並不是限制人家賺錢,而是不希望隨便把技術送給人家。

他強調,日本近年來產業有好轉趨勢,主要是奉行「現場主義」、「完美主義」和「集團主義」,「集團主義」就是重視團結合作,而不是搶一個人的表現;台灣現在就是不團結,對台灣的認同不同,這對台灣的影響太大。

李登輝說,,研發是台灣走出去的關鍵,傳統產業到中國大陸,優勢只有人工成本較低,但生存還是不容易,傳統產業還是應該退回台灣。因應工資提高,產品價格下降的問題,可透過生產自動化的技術克服。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