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門縣長呼籲擴大“小三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台北14日報導) 金門縣長李炷烽呼籲台灣中央政府從人性、人道、人權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擴大“小三通”的適用對象,以促進金門的經濟發展與轉型。但是台灣陸委會官員強調,“小三通”應該循序漸進地實施。

小三通從2001年1月開始實行,到現在已經三年了。金門縣長李炷烽說,三年來,經由小三通出入金門的人次逐年增長,從頭一年的三萬一千人進出,第二年的五萬三千人次,增加到去年的十六萬人次。今年春運的短短二十一天時間裡,就有二萬二千人次,平均每天達到一千人以上。來往的形式也從原來的不固定航班,發展到前年的每周兩天有固定航班,再發展到現在的每天都有船只往來。

*中央政策不放手*

但是李炷烽縣長星期三在會見一批外國記者的時候強調指出,“小三通”的規模原本還可以進一步擴大,但是問題卡在中央的政策上。他說,金門是個僑鄉,至少有三十萬旅台鄉親,很希望他們也像本地鄉親一樣能便利、直接地從金門進出兩岸,可是始終無法得到許可。

此外, 他說,在海外的金門華僑也人數眾多,在東南亞就有七十多萬。早年他們循著從金門到廈門,再到南洋的途徑,在外打拼。現在試辦“小三通”,他們想循祖先的道路返鄉,但是行不通,因為手續非常繁瑣,往往要等兩、三個月。他說:“現在’小三通’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在金門跟台灣之間劃了一道鴻溝。換句話說,海外鄉親和大陸人士來到金門想去台灣,必須再回大陸,經香港,再進台灣。我不理解,這樣一個政策設計的目的是什麼,搞不清楚。”

“小三通”是指,在兩岸“大三通”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率先在台灣的金門、馬祖跟大陸的廈門、福州之間實行通航、通郵、通商,以便促進金馬地區的建設與發展,減少兩岸人民間長期以來在海上進行的非法小型貿易,使金馬地區與大陸的經貿交流趨於正常化。

*貨物進出口快速增長*

三年來,除了人員往來的增加,貨物進出口也呈增長趨勢。根據陸委會提供的統計資料,2001年從廈門、福州進口金馬地區的貨物報關金額為二千五百九十多萬新台幣,2002年為六千零二十二萬新台幣,去年達到八千二百零九萬新台幣。出口也增長迅速。2001年對廈門、福州的出口額為二百十四萬新台幣,2002年增長到六千零二十一萬新台幣,去年受薩斯病影響有兩個月完全沒有出口,可是年出口額也達到四千零八十四萬新台幣。

據介紹,雙方進出口的貨物主要有沙石、建材、有機肥料、家具以及農魚產品,比如香菇、高粱、雞鴨等。

金門縣長李炷烽批評台北的中央政府為“小三通”設置了過多的門坎。他說,“小三通”應該將適用對象擴大到所有人民,讓台灣人民能夠擁有自由選擇是繞道港澳還是從金門中轉的權利,也給金門一個自由、公平的競爭機會:“台灣每年有三百四十萬人次去大陸,只要政策開放,至少有一半人會從金門到廈門,再去大陸各地。這就是我們的地理優勢,可是這個地理優勢中央政策把它給壓縮了,甚至給掐死了。”

李炷烽呼籲中央政府從人性、人道、人權的角度出發,重新考慮這些問題,使金門走出過去的悲情,展現出燦爛的笑容。

*反共跳板變和平橋樑*

針對在野黨人士李炷烽的批評,陸委會的陳崇弘處長解釋說,“小三通”應該在“安全”、“安定”的前提下,以“整體規劃、階段實施”的方式,循序展開:“任何的交通要保障安全, 今天如果有船發生意外,飛機發生意外,這都不是我們所樂於看見的。所以,我們在處理’小三通’的時候,要能夠配合它的措施,當整個碼頭、機場、航運設備相應改善之後,再來適當提高它的量,這樣比較安全。如果一下全部開放,只要台灣的人想經過金門去大陸就跟經過香港一樣的話,一下湧進幾千幾萬人,它是沒有辦法承受的。”

金門有大小島嶼十五個,總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是台灣距離中國最近的地區,可以從某些地點用肉眼清楚地看到對面的中國大陸。正是由於這個原因,1949年以後,金門扮演了將近五十年戰地角色,直到1992年解除了軍事管制才開始邁入對外開放的新時代。李炷烽縣長表示,希望金門可以從反共的跳板搖身一變,成為兩岸和平的橋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