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心臟不停跳」效果仍有爭議

人氣 79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心臟不停跳(off-pump)」式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與必須倚賴人工心肺輔助機的傳統繞道手術相較,由於併發症降低許多,近年逐漸有取代傳統手術的趨勢。但最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載的一項研究結果卻顯示,新式繞道手術長期效果未必比傳統手術更好﹗不過,部分專家並不認同此一研究結果。

 該研究從倫敦與日內瓦的四家醫院隨機選取病人追蹤三個月後,發現接受新式手術的病患在手術後第三個月,只有八十八%(一百三十位病患中的一百一十四位)保持暢通,與傳統手術患者九十八%(一百三十位病人中的一百二十七位)在三個月後接枝仍然暢通,相較反而更低。

 對於此項研究結果,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王水深與部分國外醫學專家見解一致。他認為,醫師經驗與技巧純熟度,以及醫療團隊成員等相關因素都會影響手術結果﹔作為研究對象的醫院,若實施新式手術的純熟度比傳統手術低,的確有可能獲致這種結果。而觀察期如果再拉長,則未必會得到相同的結果,像台大醫院施行新式手術的經驗,即顯示併發症與死亡率比傳統手術低許多。

 「動脈繞道手術」,簡單的說,就是醫師截取一段血管重新建構通路,讓血液可以繞過原本不通的地方流到心臟。

 過去,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必須藉由體外心肺機取代心臟功能,好讓心臟停止跳動,以便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王水深說,體外心肺循環在協助開心手術的同時,由於也是一種侵入性的流程,具有其潛在性的傷害,包括出血量增加、增加腎臟及肺臟負擔導致併發症,甚至造成感染、中風、死亡等嚴重併發症。

 近年採行新式不停跳式繞道手術後,手術期間不需使用體外心肺循環,不但病患死亡率降低,中風的發生率估計也從原本的六%降至一%左右。其他併發症發生率也相對降低許多。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魏崢主任則認為,不停跳手術有其合適的病患,但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他表示,不停跳式手術尤其適合一些高危險群病患,例如高齡病患、不適合接體外心肺循環,肺、腎功能不好的病患,以及第二次開刀沾粘得很厲害的病患等。但是如果患者血管太細、心臟嚴重擴大、缺氧很厲害,或是因嚴重心肌梗塞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的病患則不適用新式手術。(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籲人們遠離養雞場避免接觸生禽
泰專家指豬接觸雞容易感染禽流感
禽流感肆虐雞蛋 應完全煮熟後才食用
謝快樂抵泰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禽流感會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