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王交趾陶完璧歸趙

交趾陶

人氣 47
標籤:

【大紀元3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學甲報導
 台南縣三級古蹟學甲慈濟宮慶祝三十六件、失竊二十四年的葉王交趾陶完璧歸趙,昨天首度開放葉王交趾陶文物館,並舉辦葉王交趾陶暨慈濟宮建築裝飾藝術研討會,邀請台灣專家學者發表十一篇與交趾陶有關的論文。

 學甲慈濟宮有五十六件葉王交趾陶作品,於1980年十二月二日連續兩夜遭竊,雖重金懸賞,卻亳無所獲,去年五月間,震旦文教基金會無意間購得,並根據廟內保存的照片證實,確為慈濟宮所有,已於今年二月初無償歸還,在文化宗教界傳為美談,雙方昨天舉辦捐贈儀式,由震旦藝術博物館館長張臨生代表,將失竊的葉王交趾陶交到慈濟宮董事長吳玉柱手上。

 為了讓好不容易找回的葉王交趾陶得以妥善保存,慈濟宮去年底著手整建葉王交趾燒文化館,規劃可保持恆溫、恆濕的展示空間,將同系列的葉王交趾陶作品作系統展出,流暢的動線、展示空間專用的燈光,讓民眾更方便貼近欣賞到大師栩栩如生的作品,延長珍貴文物的壽命,昨天一開放,就吸引許多民眾及專研葉王交趾陶的專家學者前往參觀。

 慶祝葉王交趾陶贈還學甲濟宮,廟方與震旦文教基金會同時也舉辦葉王交趾陶暨慈濟宮建築裝飾藝術研討會,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清香、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教授江韶瑩、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李乾朗等人,針對葉王交趾陶在台灣美術史的地位等主題,發表十一篇與台灣交趾陶有關的論文。

 陳清香表示,交趾陶在台灣藝術史上並無系統的研究,葉王交趾陶的獨特手藝與林朝英、林覺並稱台灣三大奇藝的國寶級藝術品,古物回歸,還原歷史原貌,提升寺廟文化的學術水準,也增加了葉王藝品的存世量,加重葉王交趾陶在台灣美術史的地位。陳清香指出,台灣交趾陶的藝術特色表現了寺廟或大宅第的建築裝飾藝,傳承陶瓷技術的光華,彰顯人物造像的精巧手藝,展示傳統戲刻的舞台張力,宣揚忠孝節義或文人佚事的故事情節。

 陳清香並以回歸的葉王交趾陶為例,說明葉王交趾陶的特色,就製作技法而言,葉王使用捏塑手法,其人物面孔衣紋尚用刮平的線刻手法,十分細緻,葉王的人物造形,最獨特之處在於人物各具個性,其主角人物都塑得端莊整齊,而配角人物則多半得以任意想像,發揮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就技術而言,葉王所塑的泥像人物形體不大,胎質薄而重量輕,釉色上發展鮮艷的胭脂紅,十分亮麗,加上翡翠綠和棕色,對比強烈,葉王的手法奠定台灣交趾陶人物塑像的基本造型與特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飛機遇到亂流的風險有多大? 應該擔心嗎?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什麼是體育旅遊? 有何好處和壞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