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日記:草原插隊詩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訊】BBC記者蒙克發自北京: 曾經在內蒙古草原下鄉的北京知青出名人物不少:网上政論家馬悲鳴,寫小說的老鬼和張承志,印象中好象阿沛晉美(阿沛阿旺晉美的儿子)也在內蒙插過隊。

后來在网上看到別人轉的在內蒙插隊的邢奇的草原詩,不懂詩歌的我立刻被詩歌打動,他的詩質朴而有真情。 這次到北京,我通過网友介紹見到了邢奇本人。

中年人

邢先生已經是50多歲的中年人,個子不高。 他在國家的房地產公司做事,”詩”隔多年,要一下把眼前的他同當年充滿激情的詩歌相聯系并不容易。 邢奇在草原插隊時寫過的”兩袖清風繞胳膊,眉宇不減眉間闊”,給我印象最深。 邢奇解釋說,”兩袖清風”并非標榜自己廉洁,而是因為蒙古袍的袖子破了。 邢奇自己說,自己寫詩的技巧雖然提高了,但是當初的素材和那种情感沒有了,也不會再寫那樣的詩了。

房地產開發

在閑聊中邢奇說到自己從事的房地產開發行業。 据說北京土地根据商業開發价值分十級,政府轉讓土地收70年的土地出讓金。 導致瘋狂開發的原因之一是,為期可多達70年的土地轉讓金被一次性收取后,政府換屆后又要出讓新土地才能有土地收入,所以有人建議將一次性的土地出讓金該成稅收形式。

我一直不清楚上山下鄉的經歷是否使老知青們有某种類相同的政治傾向,邢奇很概括地談了這個問題。

他說年青人對自己和未來充滿自信,一般希望有自由的市場經濟,社會能夠提供更多的机會;而老年人則希望有更多國家干預,有更多的社會保障。

他更進一步說,改革就是”一部分人吃一部分人”,一如過去中共發動農民革命,預許農民土地,調動農民,分了地主的土地,改革也是調動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侵害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因為政党需要支持。

開發破坏

“曾經草原”也難怪,中國搞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許多群體比如農民一直不能受到平等對待,似乎有受害者,同時就要受益者。

介紹我同邢奇認識的网友是”曾經草原”(网名),他現在是職業畫家,當初同邢一起在內蒙草原插隊。 這些年來,”曾經草原”一直為錫盟東烏旗草原生態受開發破坏而奔走。

中國媒體,包括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和中央電視台,都報道過東烏旗造紙厂污染草原。 東烏旗擁有錫林郭勒盟最好的草甸草原,有”綠色寶石”之稱。 但是這些牧業地區今年來業卷入開發熱潮,提出建設”工業強旗”的口號。

造紙厂污染

1999年12月在河北白洋淀由于污染嚴重被勒令停產的造紙厂,搬遷到東烏旗草原。

造紙厂占用承包草原的7戶牧民的草場,多年來每年排放黑水200万吨。 有關報道說,該造紙厂在草原上直接排放污水,省去800万元的排污設備。 除了造紙厂,各种礦場也看中了東烏旗草原。 許多企業都在打著”開發大西北”的旗號在危害自然環境,所以被西北當地人說成”開挖大西北”。 由于北京插隊知青的積極奔走,東烏旗造紙厂污染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執法困難

雖然有國務院環保總局的批示,牧民頂住錫盟地方當局的壓力上告法院,但是東烏旗造紙厂每天仍然大量排污,草原環境繼續惡化。

据媒體報道,該造紙厂違法現有的土地和環保諸多法律。 但簡單違法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說明在中國法律到執行的過程并不簡單,資本同地方權力結合形成強大勢力。

几戶受害的草原牧民進行訴訟,以及一些北京知青的游說,面對的是造紙厂業主以及內蒙古當地的官僚勢力。 邢奇先生說,官僚分”土官”和”流官”,外來的流官要盡快出政績爭取升遷,而土官是不挪窩的當地官僚,他們往往更照顧當地人民的利益。

他說東烏旗的”土官”和”流官”態度不同。 据說在本次人大期間,環保游說人士正在爭取讓人大代表質詢東烏旗污染問題,以促成問題解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蔣彥永上書 籲平反六四 (04年3月7日)
蔣彥永上書兩會 籲重評六四 掀維權新頁
中國交通領域腐敗嚴重 九名交通廳長下台
【專欄】劉曉波:人權入憲下的人權迫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