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國學者眼中的國家認同問題 談[高格孚]的風和日暖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0日報導】據中廣新聞林憲源報導
不論國人再怎麼深惡痛覺,但是每到選舉期間,〔族群問題〕總是又會被再度挑起,不論被挑起的是本省與外省的對立,還是閩客的對立,這些選舉造勢而來的舉動,在許多人眼裡都是惡例.

長久以來在國人心中,〔族群問題〕是禁忌,也因為是禁忌,許多人認為不該被挑起,連帶連討論的空間都被壓縮了,而來自法國的學者〔高格孚〕,在台灣五年的觀察之後,在總統大選之前,將他的博士論文出版成冊取名為〔風和日暖〕,在他的論文中討論了〔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反倒是以一個外國人的觀察彌補了這個禁忌的缺憾.

〔高格孚〕以外國人的超然眼光來探討〔台灣外省人的國家認同問題〕,他說:這是〔一個敏感又尚未深入研究的主題〕,就是因為錯綜複雜,所以連他所接觸的不少台灣本省人外省人中,有人對他的研究感到好奇與佩服,也有人懷疑他能否知道事情的原委,而〔高格孚〕就以他的深入觀察和探訪,為這難解的問題揭開了一層面紗.

在〔高格孚〕的書中,他開宗明義的界定:所謂〔台灣外省人〕指的是1945~1955十年之間,從大陸來到這裡的人們.晚近來到台灣的外省人在台灣生活也已經有五六十年了,從外省人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三代,高格孚說在他的研究中顯示:不同世代的台灣外省人,有著不同的認同與歸屬感.

第一代的外省人有著逃離家鄉的放逐感受,對他們而言,要融入異域的生活而忘記故鄉,在情感上的確有其困難;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台灣外省人,生於斯,長於斯,研究中明顯可見在認同台灣的比例增加.

〔高格孚〕在他的研究中表示:台灣外省人在政治認同上,從極統到極獨都有,〔高格孚〕說:沒有所謂外省人的集體意識,而是在外省人中有許多不同的組群,代表著不同的想法.在他的書中,他認為〔外省人的國家認同〕,不是一刀兩面的簡單歸類,而是一條彎來扭去寬細不均的複雜曲線,因為在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兩端之間,外省人與本省人都一樣,有些人同時在這條線的兩邊.

在〔高格孚〕的研究結論中,不能用一個簡單的代號來代表外省人的國家認同,而他也認為許多對外省人的印象與不信任,都是源自〔戒嚴時期〕的政治壓抑.

既存的偏見來自於過去事件的累積,但這些偏見是否正確?高格孚用了〔外省人〕這個詞的矛盾來說明,他說:來自大陸各個地區,省分,多元文化的上海人,江蘇人,廣東人等等,在被命名的過程中,被相對的台灣人簡化成一個〔單一文化〕的〔外省人〕,這不是〔集體記憶〕而是歷史演進過程中的一種幻象.

而在過了五六十年後的今天,談到國家認同,就像認為外省人等於統一一樣的草率,外省人這個稱號也不再適用.歷史的悲劇,一代,兩代如果不能遺忘,那就等待第三代,第四代來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