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易患憂鬱症 基因作祟?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1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本報專用紐約時報十六日報導〕幾世紀以來,醫學界普遍認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憂鬱症,並認為雌性動物先天上便受制於經期和分娩的生物功能,或者是後天的工作和家庭壓力,因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高。

 不過,科學家現正設法建構更科學的理論,以解釋女性成為憂鬱症患者的機率為何比男性高出近兩倍的現象。專家指出,社會偏見、女性更容易遭受暴力凌虐和性侵害以及物質匱乏等因素,顯然也對罹患憂鬱症的機率發揮某種作用。另一方面,科學家也針對可能導致婦女陷入反常境況的基因進行研究。

 科學家們正在評估雌激素在其間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將憂鬱症的發展與女性相較於男性更為常見的負面思考模式建立關連。

 去年公佈的「全國共病現象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成年男女罹患至少一種憂鬱症症狀的比例是一比一.七。美國內華達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梅安納指出,最近在加拿大、巴西、德國和日本等其他九個國家所做的研究也發現,男女罹患憂鬱症的比值與此類似。「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

 專家認為,任何個別基因、賀爾蒙水平或經驗類型,都無法解釋婦女為何承擔較高的發病率。相反地,有好幾種基因可能配合生殖性賀爾蒙的起落運作,以可能為憂鬱症開路的方式改變大腦化學性質,尤其是在情緒經歷重創之後。

  另外一個風險因子則似乎是研究人員稱為「鑽牛角尖」的某種情境,這是一種易為小事所苦的傾向,在精神上陷入焦躁狀態,耽溺於哀傷情緒而無法自拔。研究顯示,這種負面思考類型出現在婦女身上的機率要比男性高,因而可能成為罹患憂鬱症的前兆。專研婦女憂鬱症的密西根大學教授諾倫─霍克塞瑪指出,鑽牛角尖和憂鬱症的性別差異密切相關。

 科學家認為,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約有五十%來自基因問題。在比例上,帶有與憂鬱症相關的5-HTT基因的婦女並不比男性多,但初步研究暗示,還有其他憂鬱症相關基因主要對女性發揮作用。

 例如,在比對八十一個家庭的嚴重憂鬱症患者基因組後,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祖賓科發現,有十九個染色體區特別普遍,因而推斷其中可能包含促發憂鬱症的基因。在這十九個染色體區中,又有四區僅出現在女性樣本身上,一區只出現在男性樣本身上。

 祖賓科表示,前述發現意味著可能還有更多基因發揮作用,導致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憂鬱症。研究團隊認為,CREB1可能是其中之一,它和雌激素受體之間的互動更是耐人尋味。儘管CREB1和雌激素之間的關係尚未釐清,但科學家仍認為,性賀爾蒙水平也會影響憂鬱症發生機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廣州街頭手機偷拍情況嚴重
研究:唐朝女性勇於追求真愛
減肥過度瘦成上流美  妙齡女豐頰填太陽穴
春夏彩妝流行趨勢分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