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女「傳」人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3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屏縣報導﹞原住民地區學生繳不起學費的情況嚴重,曾獲台視歌唱比賽節目「五燈獎」五度五關的屏縣瑪家鄉子弟曾金美,去年六月起,義務指導母校瑪家國中學生學習排灣族傳統技藝十字繡並做成卡片,再請善心人士認購,除了解決全校兩百多位學生的學費困境,也引導學弟妹們認同自己的文化。

  出生在瑪家鄉涼山村的曾金美就像許多原住民一樣,擁有得天獨厚的金嗓子,民國七十三年在台視五燈獎的流行歌曲比賽中就獲得五度五關,後來經常應邀公開演出,十分受到歡迎。

  「年輕時總覺得部落文化是落後的,如果有人說自己不像原住民,心中就充滿優越感。」

  曾金美回憶,從小父母常常告誡自己要用功讀書,所以一直從唸小學、國中,到北上求學、工作,她只管努力吸收新的東西,傳統似乎變得不值得學習、留戀,後來參加歌唱比賽、表演,所唱的也是國語流行歌曲。

  十二年前曾金美在旅居多年的北縣新店市開設個人工作室,製作排灣族傳統工藝,將十字繡、珠繡運用在手提包、手機袋、帽子等日常用品上,後來也應邀到北縣國中,指導學生原住民技藝。

  「年輕時不喜歡人認出自己是原住民,那是虛榮心作祟,但是人的生命不能永遠停留在虛榮中。」曾金美笑笑說。隨著年齡增長,才發現要認同自己從何處來,才能活得實在,於是投入傳統技藝與歌謠。

  兩年多前,她看到媒體報導,才知道自己家鄉的學生沒有錢繳註冊費,「原來問題這麼嚴重!」她馬上和瑪家國中教務主任梁明輝聯絡,並且加入剛成立的屏縣原住民文教協會,除了定期捐款,曾金美一有公開演出的酬勞,也二話不說,立刻匯到協會專戶。

  除了捐錢之外,曾金美認為,要幫助家鄉子弟,還必須為他們營造傳統的文化環境,去年六月起她每週從台北回到屏東,義務教導學弟學妹,用傳統十字繡製作卡片、擺飾品。

  暑假期間,台南扶輪社到瑪家國中開社員大會,社員看到學生的作品,十分喜愛,又獲知原住民學生註冊困難,於是馬上買下一百五十張,一萬多元的捐款,成為學生的學費基金。

  曾金美每次回到台北,也常常向友人推薦學生的作品,一張一張賣出,基金慢慢累積,全校兩百多位學生,在暑假期間,就每人分配到兩百元,由校方代為保管。

  原住民部落因為人口外流,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很普遍,每逢開學,常有學生遲繳或無力繳學費,「有些學生一欠三年,直到畢業典禮後為了能把畢業證書領回家,才一次繳清兩、三萬元。」擔任原住民文教協會理事長的梁明輝說,近幾年,外界注意到這個問題,捐錢協助部落學生,但是學生們也知道,不能總是靠別人,透過曾金美的幫助,學生有了自立自強的喜悅與信心。

  曾金美的尋根,也包括自己最鍾愛的音樂,曾經多次與優劇場赴美國、香港、義大利、西班牙等多國演出,在現代劇場中,融入排灣族傳統歌謠,九十一年初,她與同好組成藝術表演團體,以自己排灣名字「芮絲若斯」的英文縮寫,取名為「R.S傳唱者」,期許自己把排灣古調傳唱給下一代。

  曾金美對傳統的執著也感染了身旁的人,「R.S傳唱者」團長胡健是香港人,來台灣十二年對原住民文化深深著迷,他知道許多原住民下一代,已經不會說母語、唱自己部落的歌謠,便希望也能為這個他關心的文化盡一份力。

  胡健和曾金美九十二年初,便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申請「排灣古調口傳」研習營補助,七月、八月間連續八次,帶領瑪家、三地門等部落從小學到大學的學子,到排灣族重要發源地之一的舊伐灣部落,學習古調。

  「傳唱古調的第一步,唱歌不是最重要,必須先觸動人心深處的感動才有用。」

  於是他們以最古老的部落為舞台,帶著小學生一步一步走到祖先的住處,去感受文化發源地的原始能量,期間還邀請四十多位部落老人家,到舊伐灣參加古調晚會,學子們當聽眾,靜靜沈浸在長者樸質深遠的歌聲中,排灣祖先幾百年、幾千年前,就是這麼唱,時空到此彷彿完全靜止,許多長者唱到最後,都忍不住掉下眼淚。

  「當你認同自己的文化,對自己從何而來有自信,一切就變得海闊天空。」

  曾金美期許原住民的青年學子,能有這樣的認知,不論從音樂的角度或傳統技藝的學習,都可以找到與祖先精神契合的路徑,「只要部落有需要,我會一直做下去!」曾金美也如此自我期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重道德 重仁義 重友情
南海岸中華文化協會聯歡會
新州華裔將主辦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
華衛二號定四月中自加州發射升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