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作家張賢亮兩會談物質和文明

標籤:

【大紀元3月8日訊】(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毛慧、蕭恩、黃薇3月8日報導) 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張賢亮說中國目前的物質文明是有物質缺文明!他說:「什麼是物質文明?就是以人為本,人性化」,「可是我們目前呢?許多時候是有物質缺文明!」

錄音連接

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很多人以為只要把經濟搞上去,其他問題都會解決。可是張賢亮認為,小康社會和城市化建設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性的目標上,因為沒有文化的富裕生活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貧困。在談到中國人文精神的失落時,張賢亮說,

張賢亮:過去在改革開放初期或是計畫經濟上、社會組織上、市場經濟上轉軌的這麼個過程中,的確社會上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的現象,那個時候,人們,包括作家說,人文精神失落了,其實中國的人文精神失落,並不是在改革開放當中,並不是在計畫經濟、市場經濟轉軌當中,中國人文精神的失落是在前20年,自反右一直到文革時期,這20年當中早就被打掉了!

既然中國的人文精神從建國後就被打掉了,所謂「精神文明」的建設早已成了一句空話。那麼改革開放以後,物質產品地極大豐富,看起來什麼都有了,「物質文明」的建設現狀又如何呢?張賢亮說,

張賢亮:我們常說的「工業文明」這個概念,我們只有前者沒有後者,譬如說,我們的工業,我們的礦災意外不斷,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都在工業生產當中犧牲的,這說明我們的工業生產當中的安全係數是很低的,還有很多地方DDP的增長,實際上是以破壞、污染環境為代價,所以我說我們現在有的工業是很可怕的。另外一個在物質上,確實我們現在的貨架上琳瑯滿目,這個物質是要比前20年,甚至比前10年要豐富得多了,可是假、暴、偽、劣充斥市場,經常出現致人於病,甚至致人於命,致人於死的這種食物、飲料。另外一個,大家知道現在中國鼓勵一般人民群眾購買小轎車,也是把汽車生產作為工業生產的資助產業,可是資金卻沒有建立招回制度,售後服務是極其差,有工業無文明,有物質也缺乏文明,我們說的物質文明這塊,物質現在倒是有了,文明卻是沒有,是跛腳的。單說教育或醫療,這兩個領域是最講的,但是恰恰這兩個領域被老百姓認為和司法相同,是腐敗的重災區。

張賢亮還特別提到現在商品廣告的品味低俗。他說,中國有最多的電視,最多的受眾,可是電視節目太低俗!各頻道的手機廣告只突出了一種功能,那就是調情!是男女之間的相互挑逗!很多產品的宣傳不是推薦人們買來用,而是鼓勵大家買來送人,你送我,我送你,送禮只送某某某。這樣的東西天天在電視上播,受眾竟然能坦然接受,這本身就說明國民素質的低下。張賢亮呼籲:「有物質,更要有文明。」

在本次政協會議上,張賢亮委員還就拖欠民工工資的問題提出議案,要求加強法律措施來約束雇主,使民工不至成為「拖欠鏈」上的犧牲品。

張賢亮:另一個拖欠人民工的工資,拖欠人民的工資每年近達數百億,而每年近達數百億拖欠人民工資竟然造成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還引起政府總理的重視,引起政府總理重視,就是2003年底,中央建設部才緊急撥款二百多億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說明拖欠工資的最終的另外一個終端,就是各級地方政府或者是政府部門,這樣就成了地方花錢中央買單,而且人民工的工資已經非常低了,還可以被拖欠,這樣所謂優惠條件(地方花錢中央買單),所以才造成了各個地方麻木地上鎮級工程、重複建設,盲目開發,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一方面的受害者就是人民工,那邊的債主實際上是業主,就是各個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門(開發商),所以積欠人民工工資,很多時候清不下去了,因為那個債主實際上就是各個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部門,所以我認為,一定要終止拖欠鏈就必須先從源頭掐起。現在我們一般處理人民工拖欠的方法是到法院打官司,法院打官司當然是雇主要打輸的,因為明明是幾個月,甚至是半年沒給人家工資,不過,法院卻只判決退還人民工工資,欠人家多少工資就要給人家,連個懲罰都沒有,極不合理。

文明的失落,道德的淪喪,以及由此導致的腐敗、假冒偽劣產品、強制拆遷等等問題,越來越多人看到了在中國政府宣揚的經濟增長的光環下越來越趨於激化的社會矛盾。然而,如果政府不能真正鼓勵民眾說真話,各級政府辦真事,真正從民眾的利益出發,聽取不同意見,那麼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恐怕只是一句空話。張賢亮提出的這些議案,是否真的能起到為民請願的作用,我們將拭目以待。

(以上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耀傑:一邊是「兩會」,一邊是逃亡
台陸委會密切注意中國兩會情勢發展
越反越腐敗 中國八成三盼認真解決腐敗問題
台對溫家寶恢復對話提議不以為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