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現「兩會」以來第一起請願事件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記者燕明採訪報導)全國人大,政協十屆二次會議舉行以來,週末北京出現第一起請願事件。另外,在星期一舉行的人大會議上,代表提出十四項憲法修正案。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說,上星期六早上八點,一名頭髮灰白,個子瘦小的老翁,突然出現在東大門外右側樹林邊,那是禁區範圍,兩會會議廳,人民大會堂所在地,警衛森嚴,隔著欄杆。老翁向記者展示一付紅色的請願書,但是馬上被七、八名保安人員抓住,押上警車,請願書被沒收。兩會期間,當局嚴禁請願人士到北京上訪,這是開幕以來發現的第一起請願事件。

星期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在人大會議上,對憲法修正案十四項內容做了說明。內容包括,確立三個代表思想的指導地位,增加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內容,明確國家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完善對私有財產保護的規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等等。

原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助手鮑彤認為:修憲以前,領導上也可能做了非常充分、反復的預覽。但是老百姓當中好像沒有徵求過周遭意見,我想這個事情好像做的不充份,三個代表這個問題我認為進到憲法裡邊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是有害的,十四億人又不能有一個指導思想,如果要有指導思想,那麼應該說,要其他老百姓都能夠有自由思想,都能夠獨立思考。

根據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透露,把三個代表寫入憲法,曾遭到中共老黨員的反對。比人大會議早兩天召開的政協會議,星期天通過了對政協章程的修改,加入了三個代表思想的內容,明確要求政協委員必須愛國和擁護中國共產黨,對於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香港《太陽報》報導說,個別港區政協委員表示,暫時不予回應。

除了修憲這個主要議題外,來自各地的代表、委員提出了數量不少的議案,但是沒有觸及體制變革。江蘇、浙江的代表提出,圈地運動使糧食主產地,糧田劇減,因此,要有恢復農田的糧食生產能力的打算。政協委員吳正德建議,完善公務員引咎辭職制度,行政失誤個人要負責。身兼新華社副社長的政協委員徐錫安提出,研究制定新聞輿論監督條例,保障記者權益,發揮新聞監督作用。

對於制定新聞監督條例的設項,原北京經濟學週報總編高瑜表示:中國就是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當時的符紀委,就是《人民日報》社的社長,他到了人大以後,就搞了一段新聞法,但是為什麼沒搞成呢?實際上是中國根本他就不實行新聞自由。有些專家們他們也分析說,如果有個新聞法,它也是像遊行示威法似的,它不會是真正的來保障新聞自由的。這回提的是新聞與輿論監督條例,它和新聞法還是兩回事,新聞法就是要保障新聞自由;新聞與輿論監督條例,可能就是配合黨內的監督條例,這個條例如果有的話,也只是服從於那個條例之下,和現在中國的新聞環境。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根源不除 越反越腐 難指望兩會解決
兩會期間北京異議人士和上訪戶遭迫害
中共將為省部級幹部開班學習科學發展觀
BBC兩會日記:三農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