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針織業利潤微薄 業者擬結盟強化國際競爭力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十日電)近年來台灣針織業受到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紡織品的價格競爭,外銷訂單衰退,規模小的針織布業者僅能承接大廠不做的訂單,賺取微薄利潤,業者認為,除政府應投入資源輔導企業轉型外,業者也將加強整合針織業供應鏈體系,並透過企業結盟等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強化國際競爭力。

台灣針織布業者目前仍舊以一般規格的成品布接單量較高,機能性等具附加價值成品布由於受到原料價格過高而影響報價競爭力,國外買主下單量並不多。根據紡織中心資料顯示,1999年至2003年間,台灣針織布出口金額下滑近30%,出口量也萎縮近15%。為掌握市場競爭優勢與時效性,針織業者在管理模式上更強調彈性與機動性並加強通路佈建與行銷。

業者指出,所有成熟型的產品面對價格競爭是必然趨勢,在無法與價格破壞者競爭時,唯有提高產品品質層次、提供差異化產品並轉移目標市場才能擺脫價格競爭,因此台灣針織業者已逐漸轉型提高差異化產品並透過企業結盟等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強化國際競爭力。

紡織中心也指出,台灣針織業外移嚴重,已影響針織產業生存與未來發展,例如下游成衣業移至中國大陸生產,以致於上游編織廠、染整加工廠與針織機械廠因台灣市場萎縮,為求生存而將工廠移往中國大陸,其中許多有專業經驗的染整師傅跟隨至中國大陸發展,造成在台灣專業經驗傳承斷層及 know- how流入中國大陸,縮短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技術層次。

另外,台灣性能優良的針織機械由於內需市場不大,早已將產品賣到印度、菲律賓、印尼、越南及中國大陸等地,許多具有組裝針織設備技術能力的專業人員甚至赴中國大陸設立工廠,使中國大陸工廠提高針織品產能與品質,也間接不利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競爭優勢。

不過業者也認為,中國大陸高級紡織原料供應不足且生產效率低,因此,運用台灣產量豐富且高品質的化學纖維原料發展高附加價值針織產品是台灣未來一大競爭優勢,如果上游原料價格能降至合理價位即能帶動下游機能性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與銷售,以差異化的產品大幅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現今市場上纖維原料購入成本仍高,不利下游業者報價,以致降低機能性產品的銷售意願。

台灣紡織產業發展已有悠久歷史,是主要創匯來源,由上游原料供應至中、下游的加工及製造早已自成一完整供應鏈體系,業者也強調,政府應重視紡織產業,成立紡織工業專區,並配合稅賦優惠、專業技術引進以及住宅開發等配套措施,吸引業者在台灣成立全球運籌中心,透過針織業上、中、下游供應鏈的快速反應體系,提高全球市場競爭力。

在紡織業激烈競爭態勢中,品質已是企業生存必備條件,創意才是台灣紡織業未來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充分條件。台灣有豐富的化學纖維原料與紡織品研發經驗,是發展高附加價值機能性紡織品的利基所在,若上游原料廠能提供下游針織業者具競爭力的原料價格,降低針織產品生產成本,進而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市場質精價廉的產品,才能吸引全球買主採購,擺脫中國大陸低價產品的威脅,創造經濟規模及上、中、下游業者雙贏的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