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物】他為甚麼心繫東方文化 (下)


訪台灣大學博士班學生 顧孟升Matt Kutoloski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郁琪台灣報導)煉功學法以後,顧孟升身心巨大的獲益,增強了他對於中國文化的興趣。大學畢業之後,以優秀的成績獲選到北京清大學習一年的獎學金,以此為做為返美後博士研究的基礎。不料懷抱熱愛中土而來的他,卻出乎意料的親身見證到歷史上痛心駭人的一幕……

**清大所見所聞

清華大學裡的外籍生可謂菁英薈萃:來自哈佛、耶魯等名校的學生齊聚一堂,致力研究。徜徉在美麗寧靜的校園當中,顧孟升一點也沒有作客異地的孤寂,反而有如回到故鄉般的自在。

1999年7月20日之前,清華大學的校園中,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幾百名教職員工與學生,沐浴著晨光與晚霞,伴隨悠揚的音樂,緩、慢、圓的煉習法輪功法。顧孟升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1999年7月19日的半夜,中國大陸全面拘捕北京法輪功煉功點的負責人。由於埋首準備期中考試,顧孟升對此一無所知。然而一向無夢到天亮的他,那天晚上卻噩夢連連。他夢見戒備森嚴的警察破門而入、四處林立、搜捕施暴,傷害善良的人。這樣的夢醒了又睡,同樣的景象不斷出現。

後來他才聽聞,19日晚上的煉功點負責人被拘捕以後,7月20日當天,許多學員自動前往中南海上訪,要向中央說明自己在法輪功中受益的事實。然而這些數以萬計的善良的百姓卻被無理毆打、拘捕、踐踏基本人權,以酷刑被迫放棄修煉。

**恐怖的校園

兩天之後的清早,顧孟升來到煉功點,發現已往安詳晨煉的人群與橫幅不復存在,空蕩的地上豎立一個牌子,公告「禁止聚眾、禁止交談」等字樣。街上的廣播、住處的收音機與電視,不停播放誹謗與抹黑法輪功的欺世謊言。錯愕中他打電話給美國的家人與朋友描述這裡發生的事。他們也詫異不解的問:「修煉法輪功有百益而無一害,這麼好的功法為甚麼要被禁止?」


此時清華校院內的氣氛也非常的緊張, 支持法輪功的學生或教授都被勒令休學停職,回家進行「轉化」。顧孟升認為此生僅見最善良、心性最好的兩位朋友,也因為不願放棄修煉,在迫害裡失去聯繫。這些事竟會發生在最愛好和平,講求真、善、忍的人身上,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起先顧孟升還嚐試以電子郵件與電話向外界聯絡,一位所長偷偷勸戒他:「警察已經盯上你了,監視監聽你的網路與電話」。沮喪之下,顧孟升再也無法在北京繼續學業,只有整裝返美。

**發自外國的救援行動

回到美國以後,那些好人的遭遇在顧孟升的心頭念念不忘。他開始思考何幫助他在北京所見,乃至廣大的中國人所遭受的這場災難。顧孟升在家鄉教堂裡舉辦多次關於中國的講座,邀請相關人士現身說法。觀眾對於傳統氣功、中醫,以及對於其對宇宙、人體的精妙認識,盡皆驚嘆入迷。而當他們聽到江澤民竟然殘酷迫害中國珍貴的修煉人,也都感同身受般憤憤難平,踴躍簽名,支持終止迫害的聲明。

顧孟升的父母也寫信給布什總統,請他關切中國所遇到的人權問題。法輪功在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弘傳,受到當地政府與群眾極高的歡迎與評價。只要是瞭解真相的人,都會由衷譴責此種侵害信仰自由的行動。

**珍惜台灣的文化與自由

為了繼續學業,顧孟升選擇來到台灣,在台灣大學的博士班裡,繼續他未完的研究申請計劃。他肯定的說:「最完整、最精華的中國傳統文化,保存在台灣而不是中國大陸。」

為甚麼這麼說呢?台灣地小人稠,但是環境民主自由,各族群文化和睦相處,欣欣共榮,高度的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大陸在文化大革命以後,固有文物與傳統思想歷經的摧殘與破壞之大,實在是外人無法想像。

顧孟升提出他在中國大陸親身經歷的例子,每年的寒、暑假,許多外籍學生單位都會舉辦短期語言學習課程。這些教材都需要審核,否則嚴禁使用。有一次舉辦單位忘了提出審核,被查到內容提醒這些外國學生,若是到公共廁所要自備「廁紙」,因為當地的公共設施沒有提供。想不到這個微不足道的小節竟引起審核單位的赫然大怒,認為辱及中國衛生,在無法重編教材之下,單位大刀一揮,剪掉書中四分之一的內容。於是那期的學生就拿著這樣一本不知所云、殘缺不全的書上課。像這樣可笑的例子,在中國大陸不勝枚舉。

顧孟升在訪談中盛讚台灣的和平、安定,與人情味。在台灣生活的他感到備受尊重,非常安全。他可以在課堂中述說自己所相信的事物,也可以自由提出討論的議題。台灣濃厚、真誠的人情味使他感動莫名。如今妻子梅曼郁也選擇與他一起來到台灣,進行修習博士學位的計劃。兩人攜手在學術的路上併行,為研究與發展中國文化社會的議題而努力。

由於修煉法輪功,使顧孟升獲得了健康的身心與圓融的人生。更由於心儀中國文化,使他以研究漢學為職志,選擇來到台灣。從他的眼中所看到的台灣之美是如此可貴,願我們更能珍惜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與祖先賦予的文化瑰寶,以嘉惠更多的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