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現大批乞討者 如同乞丐爆炸

標籤:

【大紀元4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歐陽宇編譯)《國際先驅論壇報》4月8日頭版一則報道說,中國突然出現大批沿街乞討者,猶如一場乞丐爆炸。報道描述了一些大城市街頭巷尾的乞討者,並形容這些人,手持要飯碗向路人討錢的景象。

過去許多年,乞丐在中國大城市已經近乎“消失”了﹐因為城市官員為保持城市形像命令警察見乞討者就趕就抓。可是,過去的這半年來,各地乞丐爆增,文章評論說,這一方面顯示了中國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同時也說明,中國警察逮捕權利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顯示民權運動的進步和勝利。

76歲的張天火(音)蜷伏在地鐵站階梯上,搖著空的碗公,他的手指甲里滿是污垢。70歲的王修俊(音)在另一個階梯井里弄得錫杯咯咯作響。另一名彎牙的老人已經在注視著另一次旅客下車,一名干癟的農人在出口附近占了一個地方。三名衣衫襤褸的母親毫無愧色地注視著自己的孩子涌向咖啡店外的施舍者,帶著骯髒的面容搖晃者空杯乞討。一名叫張雅莉(音)的母親解釋為什么她讓4歲的儿子去乞討,她說:“我沒別的辦法,要到的錢可以讓我們有東西吃﹐活下去。”

乞討的增加也產生了一個西方社會熟知的現實問題:我們應該做什么?

《紐約時報》4月6日報道﹐很多中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及廣州,在最近几個月開始考慮或核准新的規定以取締乞討。今年三月,共產党的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呼吁制定全國性的規定,這暗示立法將接踵而至。

根据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禁令本月在廣州生效,這項法令禁止人們在許多地方乞討,例如:政府建筑物、地鐵、醫院、商店、游樂場所和公園等。在上海,警方需要成立特別小組以響應商人及部分居民的抱怨。

但是這些措施在中國新聞界引起爭議,因為主張較多個人權利的知識分子認為,現代中國應該具備一個人們有權乞討的社會。而且部分都市居民表示,如果被吵雜的流浪者激怒的話,政府必須解決農村貧窮的核心問題。

羊城晚報网站上的一篇評論說:“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所有人民享有同等權利。禁止乞討是行政壓迫的一种形式。”

《紐約時報》引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自由政治理論家徐友漁(音)說:“這項爭議介于個人与公權之間,他們認為維護城市的秩序与清洁是很重要的。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指出,現在是我們思考個人權利的時候了。”

逐漸增加的乞丐數目反映出中國社會日增的流動性,這部分是因為家庭注冊或戶口制度的松弛,這种制度曾經將中國人民緊緊地束縛在自己的農村或城市。

在過去,警方可以拘禁及遣返任何未帶适當特定地區身分證的人。但是去年,在孫志剛事件引起全國性公憤之后,這种法令已被廢除。孫先生因未帶合法居留證在廣州被拘禁,最后死于警方的暴力之下。北京在最近的人大會議期間中止這項法令,并允許流浪者及乞丐聚集在一起,否則,警方絕不會這樣容忍。

中國媒體曾經報導過有組織的乞丐幫派,包括部分利用小孩的人。但是大多數乞丐只是像張先生這樣以碗公討錢的農村人。上周,在他的農田淹水之后,他從家鄉山東省偷乘火車來到這里。他說,他來北京是希望撿拾并販賣廢棄物賺錢替妻子買藥,但最后卻沉淪于乞討。張說:“命運天注定”,他伸進口袋里掏出約等于美金25分的四個硬幣,“我沒錢,但我不會犯罪。”

報道還說﹐都市大眾的意見似乎分歧。南方日報舉辦的一次民意調查發現,52%的受訪者認為禁止乞討并沒有解決農村貧窮的深層問題,而30%的人支持這項禁令,并表示乞丐破坏城市形象。

24歲的胡志剛(Hu Zhigang,譯音)是一名辦公室員工,他和很多衣著時髦的人們在北京地鐵站外一起走下階梯經過這些乞丐。他說,禁令可能損害他們的權利,但他只同情太老或無法工作的殘障人士。胡先生說:“政府應該在提供居住所及減少乞丐數目上有所作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以公安部長稱阿拉法特不是目標
歐盟望成為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
愛滋病在中國進入快速傳播期
菲律賓養蝦業者討論開放進口台灣蝦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