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對台苦無對策中國再炒武嚇

凌鋒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訊】台灣的總統選舉,中國估計連宋會贏,但是結果相反,因此心理頗不平衡。也因為處境尷尬,國台辦只能取消幾個記者招待會。雖然如此,因為心情不爽,自然對台灣沒有甚麼好臉色,鷹派抬頭也不足為怪。對中國來說,因為迷信武力而再次炒作外,還能怎樣?

* 兩岸交流降溫北京恐撐不久

開始,中國對兩岸交流進行降溫,層面頗廣。問題是最熱中於兩岸交流的是中國,因為只有兩岸交流才便於它進行統戰,因此估計這情況不會太久,北京會找下台階悄悄恢復。

此外,就是在外交上挖台灣的盟友以發洩不滿。三月底,以金錢外交挖走台灣在加勒比海的邦交國多米尼克。四月下旬,中國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唐家璇在上海會見並宴請參加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第六十屆會議的太平洋島國代表,其中有台灣的五個友邦。唐家璇表示要同他們積極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推動雙邊關係早日正常化。這就是建交的代名詞,事態會如何發展需密切關注。

* 介入台海戰事中國威嚇老美

在四月中旬美國副總統錢尼訪問中國時,北京也進行武力威脅,除了對台灣,還包括對美國本身。如果說這次的武力恐嚇有甚麼新意,那就是也膽敢對老美恐嚇。

四月下旬,中國的“消息人士”有意向香港《明報》放風說,中國領導人曾向錢尼表達對台灣局勢的關注,還提出警告說,台灣的領導人陳水扁正在將台灣引向戰爭。他們聲稱北京高層已達成初步共識,台灣如果2006年公投制憲與2008年實施新憲,無異宣布台灣獨立,屆時解放軍不排除對台獨目標實施軍事打擊云云;他們甚至還揚言,一旦動武,首輪導彈打擊目標就鎖定“台獨頭子”。四月下旬英國詹氏防衛周刊所說的共軍奇襲癱瘓戰略應該也是同一個管道出來的。對美國的恐嚇則是說,中國軍方作了“三打”的準備,即打航空母艦、打巡弋飛彈、打隱形飛機。這明顯是針對美國可能介入台海戰爭。

消息人士還表示,2006年打台灣,還有兩年可以收拾殘局,兩年工夫西方的制裁會淡化,2008年照樣舉行奧運會。這種想法太一廂情願,還是把美國介入排除在外。

* 北京欺軟怕硬流氓國家伎倆

問題是台灣問題涉及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如果台灣失守,意味著整個遠東將落入中國的勢力範圍,直接威脅美國的安全,美國任何一個總統都擔當不起這個責任。而如果美國一旦介入,戰爭規模有多大?中國連打勝仗都不可能,還收拾甚麼殘局?而奧運會如果因此取消,中國的國際信用徹底破產,各方面的後果非常嚴重。

台灣經歷過中國多次武力恐嚇,已經有了一些“免疫力”,美國則因為非常重視人命,特別有當年韓戰、越戰的陰影,加上目前被伊拉克戰爭拖累,還有北韓的核武器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在中國的恐嚇下比較緊張。然而中國是個流氓國家,一向欺軟怕硬,正是去年十二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美國時的恐嚇取得一些效果,所以這次再次進行恐嚇。這也是流氓“得寸進尺”的本性。但是如果觀察中國的內部問題,就會知道中國要發動一場戰爭並不那樣容易。

* 內部問題繁多發動戰爭不易

一,中國失業率很高,達7%左右,最近在為過熱的經濟降溫,勢必增加失業率,再加上貧富不均嚴重,社會上抗爭行動不斷,戰爭將加劇社會動盪,誘發民變。

二,國營企業經營情況沒有改善跡象,銀行呆帳長期得不到解決,金融黑洞無法填補。最近經濟過熱,中央政府的調控行動有很大阻力,加不加息都爭吵不休,如果調控失敗,經濟惡化,金融危機隨時爆發。

三,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工程剛剛啟動,預計2006年時達成180天原油儲備有安全線的目標。然而中國能源短缺,已經不能保證日常需要,加上這兩年原油價格不斷上漲,中國戰略原油儲備幾乎可以說無法如期完成。而目前中國的進口原油就佔總消費量的三分之一,有八成必須通過狹窄的麻六甲海峽,這場戰爭又豈容易打得起來?

四,若中國發動戰爭,中國周邊的隱形敵人將乘機而起,俄國、印度、越南會蠶食中國領土,日本基於自身安全考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並且收復經濟上失去的版圖,大韓民族主義在政治經濟上表現也不可忽視。

五,如果發動一場戰爭,因為江澤民、胡錦濤不懂軍事,權力將落入職業將領手裡,這是江、胡要極力避免的事情。

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將使中國經濟倒退幾十年,中國領導人也不敢輕易啟端。但是炒作則非常容易,特別是一些人士同部分媒體樂此不疲,來達到政治與經濟的目的。最近除了因為五二○總統就職典禮供炒作,配合甚囂塵上的暗殺言論,企圖給總統就職大典蒙上陰影。而有八艘軍艦訪問香港來恐嚇香港市民的普選訴求也被一併炒上台灣,只是因為其中有六艘來自東海艦隊與北海艦隊,來回香港需經過台灣海峽。

總統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004-05-10【台灣日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凌鋒:靜水流深 煉功修法 去罪除惡
【專欄】凌鋒:恐嚇名嘴—革命兩手與紅黑兩色
凌鋒:和為貴
【專欄】凌鋒:反釋法遊行 「超額」完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