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茉莉:從歐洲歷史看美軍虐囚事件

茉莉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5月18日訊】駐伊拉克美軍虐待俘虜的事件曝光後,全世界一片譴責之聲。在痛心疾首之餘,人們不禁要問:把伊拉克人從薩達姆壓迫下解救出來的人---那些看起來憨厚可愛的美國大兵,為甚麼其中有人會變成令人憎恨的作惡者?來自一個崇尚自由和人權的國家,為甚麼這些美軍會如此背離祖國的價值觀?

這一問題,可以從各個方面獲得答案。我們可以視虐囚事件為人性黑闇弱點的暴露,可以批評美國對軍人的法律教育不夠,也可以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軍人一定條件下暴虐的心理原因,還可以指責有關機構為獲得情報不擇手段。儘管美國總統已經向伊拉克受害者表達了歉意,展現了一個民主國家要制止人權侵犯的決心,但虐囚事件還是給我們留下不少需要深思的地方。

記得在伊拉克戰爭打響前後,「老歐洲」國家朝野一致反戰,被美國政府指責為「膽怯」和「綏靖」。然而,在老歐洲國家「膽怯」的後面,有著更深刻複雜的原因---歐洲幾百年殖民的歷史教訓。正是那一段殖民史告訴今天的歐洲人:一個國家佔領另一個國家,必然遇到巨大的、難以對付的麻煩。

儘管美軍今天在伊拉克不能稱之為殖民,只能視為暫時佔領,但這種佔領所遇到的麻煩,與歐洲人在以前的殖民地境況相似。被視為來自「文明世界」的歐洲人,當年在自己統治的殖民地,卻匪夷所思地表現了野蠻的一面。

如果現代攝像機發明得更早一點,人們就會看到這麼一些血淚斑斑的鏡頭:英國殖民者在非洲,把十一個反抗他們的肯尼亞人關進隔離營,讓看守活活打死;荷蘭人在統治印度尼西亞時,實行了一種極端殘酷的「盜人制度」,捕捉身強力壯的青年當苦力;在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爭取解放時,巴黎警察局長巴彭下令,在深夜把數百名示威者的屍首拋入賽納河。此外,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的殖民統治,留下了一批令人髮指的照片,照片裡是一些被砍斷手腳的剛果土著人。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其歷史原因,一方面,來自文明世界的殖民者,在其佔領地區,不把當地土著人當做「人」來看待,這是白人優越論者的傳統心理痼疾,是道德相對主義的表現。但事情還有其另外一面,即使殖民者願意善待當地居民,由於當地人奮起反抗,白人殖民者為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只得採取更為野蠻的鎮壓方式,人的暴力本能(包括虐待慾望),因此被喚醒。

這令人想起馬克思關於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的觀點。馬克思認為,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有這樣兩個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英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普林把殖民者的使命稱之為「白人的負擔」,他認為,雖然殖民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西方國家還是應該去盡白人應盡的道義責任:「肩負白人的負擔—/收穫那舊時的獎賞:/你們所改進的那些人們的譴責,/你們所保護的那些人們的憎恨—-。」

今天,歷史上「白人的負擔」一詞,似乎應該改為「美國的負擔」了。面對世界巨大的禍害---伊斯蘭恐怖主義,在老歐洲躊躇不前的時候,沒有歷史包袱的年輕美國,勇敢地向恐怖主義宣戰,承擔其根除恐怖主義的重任,他們同樣遭到被他們解放的人們的「憎恨」。

因此,美軍虐囚事件可以從歐洲經驗得到解釋:不管出於多麼好的動機,不管懷著多麼重大的使命,一個國家佔領另外一個國家是非常困難的,它甚至會導致人性失控。正如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所說,人們不應該忘記,美國已經幫助伊拉克人成功地除掉了一個可惡的獨裁者,但如果由美國繼續佔領下去,伊拉克人的民族情緒進一步激發,情況更不容樂觀。

虐囚事件給美國人上了一課,是美國加強國際合作,制定共同的策略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時候了。今天的世界已經沒有「白人的負擔」,只有我們共同的全球責任。但願令人苦惱的虐囚事件,給伊拉克局勢帶來一個好的轉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前關達那摩犯人寫信給布什 細述受到凌虐
英國鏡報為虐囚假照片道歉 總編下台
布什向G8會員國強調將深入調查虐囚詳情
倫斯斐結束訪伊 為虐囚醜聞展開反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