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银评估 中国升息概率不高

标签:

【大纪元5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美惠台北报导〕中国宏观调控引发全球关注,日前媒体报导,中国官方极可能在劳动节长假结束后,启动升息抑制授信,但根据外商银行内部评估显示,中国采取升息的概率不高,且中国官方在经济硬着陆风险未除的前提下,不太可能再让货币出现负面冲击。

 汇丰银行中国区资深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80年代起,南韩固定投资金额占GDP比重,一路攀升至90年代初的37%,随后逐年下滑;泰国也在1996年达到40%的高峰后开始下降;但是中国从80年代起至去年,持续维持增长态势,去年更达到47%,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泡沫。

 以土地开发为例,屈宏斌说,中国地方政府急着将农地开发为工业用地,将近4千个工业园区正在兴建,面积折合约3.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倍中国现有都市区域,或说有60个新加坡那么大,土地开发也直接带动钢铁、水泥、铝等材料价格飙涨。

 中国这股投资热潮,由地方政府殷勤驱动,去年SARS疫情控制后,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不得不采取对策。

 屈宏斌指出,即使去年下半年起紧缩银行信贷,但到今年3月份为止,中国银行贷款的成长仍维持在20%,离目标区16~17%有段距离。

 因此,汇丰银行内部评估,升息对中国现况恐起不了作用。

 屈宏斌解释,中国不是完全遵循市场自由机制的国家,加上地方政府铆足全力招商,贷款成本对投资者根本不是问题,升息对中国式的热病完全失灵。

 屈宏斌认为,中国可能再调升银行存款准备率,目前为7.5%,可能再上调至8.5~9.5%区间。而在经济有硬着陆隐忧下,北京当局也不会再让货币出现负面冲击,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概率基本上不存在。

 屈宏斌也说,中国经济虽然已历经20年改革,但似乎仍只有“机关枪”及“钱”管用;中国政府必须正视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短期的紧缩政策或许有效,但中国经济的根本之道还是“改革”,未来北京高层的操作,将会是一项高难度的“艺术”。

 另一方面,根据花旗集团内部评估,这次中国降温主要是针对房地产、钢铁、铝业紧缩信用,一旦中国采取升息,冲击层面恐会扩及所有产业,这是中国官方最担心的关键所在。

 花旗集团分析,中国官方升息与否,可以通膨及投资成长是否趋缓做为观察指标,假如一连串的降温措施可有效抑制投资成长,物价水平也没有因为原物料高涨而走高,研判中国政府升息的机会将大大降低。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 劳动节假后可能升息
中国经济降温台股市应声大跌
美元看贬  Fed明天可望仍维持利率不变
中国降温 无损亚股投资魅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