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憂外患:宏觀調控多爭議 矛頭對外轉強硬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中國內憂外患:宏觀調控多爭議,矛頭對外轉強硬

近來,中國的經濟出現問題,需要進行「宏觀調控」,但是因為涉及不同集團的利益衝突而不斷出現爭議,以致政策多變,莫衷一是。例如因為要壓抑過熱的經濟與通貨膨脹,不斷放出要加息的消息卻又加不了息;雖然宣傳會「軟著陸」卻又用強硬手段把一些工程硬拉下馬,江蘇常州的鐵本鋼鐵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還因此被捕;這種強力手段只有五○年代末六○年代初「蘇修」向毛澤東逼債和撤退專家時大批工程被迫下馬才出現過,這哪裡是甚麼「軟著陸」?但是接下來,同樣情況的寧波建龍鋼鐵公司,卻被中央放過一馬。

而正當「宏觀調控」從鋼鐵、水泥、電解鋁、黨政機關辦公樓和培訓中心、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高爾夫球場、會展中心、物流園區、大型購物中心等項目,以及今年以來新開工的所有項目列為重點,並且再擴展到紡織、化
纖、汽車、焦炭等等行業,但是總理溫家寶卻又迫不及待的說宏觀調控已經見到成效,以致有些學者專家認為這次的宏觀調控恐怕「短命」。

1993年的宏觀調控,朱鎔基用鐵腕挽救了中國的經濟,避免地產與金融的泡沫化。這個中央集權的手段嚴重損害地方和一些權貴集團的利益,因此傳說朱鎔基的岳母被人槍殺作為警告。朱鎔基後來聲稱準備一百口棺材的事,已經是馬後炮,用不上了。因為實際上做了妥協。這個妥協也是官場繼續腐化的原因,而且也導致目前經濟再出現問題。而胡錦濤、溫家寶有沒有朱鎔基的魄力,考驗這次宏觀調控能否成功,著陸軟硬的問題還在其次。

由於中共統治集團是各種利益集團的結合,彼此存在許多矛盾,因此除了經濟政策上的相互牽制外,也會反映在對外關係上,因為外交是內政的繼續。最近中共對香港、台灣、美國的政策轉向強硬,雖然有這些國家和地區本身向中共挑戰的新問題,但是中共內部權力鬥爭時的「寧左勿右」,必然導致政策的左傾。而突出外部矛盾,也是中共為擺脫內部困境而轉移民眾視線的一貫伎倆。

香港自從去年七一大遊行後,江澤民親信曾慶紅出任中央協調港澳工作小組的負責人。因此政策越來越強硬,不但由中央出面對基本法進行解釋而否定香港特首與立法會的普選,更為了壓制民眾的反抗呼聲而出動黑道迫使
三個「名嘴」放棄電台的主持工作。在大肆拉攏親共人士與中間群眾的同時,在民主派內部也製造分化,例如統戰宗教界與法律界人士而企圖孤立民主派核心的民主黨與前線。這幾年來被中共統戰的媒體正在發揮為中共效勞的作用。中共強硬打壓民主派,是因為它要支持江澤民欽點的特首董建華,保住江澤民「慧眼識人」的英明形象,雖然這個形象實際上早已經破產。

台灣的陳水扁當選總統,自然引起中共十分不快。因此撕下選舉期間「低調」的外衣,揚言對台灣不能坐視不理。在不斷向美國表示不惜一戰來嚇唬老美的同時,對陳水扁表現出來的善意一概拒絕接受。這同國台辦的「五
一七聲明」所暗示的一些妥協相矛盾。相信江澤民不想以往的「文攻武嚇」政策被否定,「江八條」為「胡七條」所取代,所以必須表示強硬。在武力恐嚇的同時,中共也進行「經濟恐嚇」,點名「綠色台商」。但是上面態度混亂,又點名又否認,又恐嚇又安撫。這種經濟恐嚇顯然也同武力恐嚇一樣,遲早變成「狼來了」。

正是中共的強硬態度,使美國認識到是誰在破壞台海的穩定,拒絕和平協商,因此迫使美國也做出一些反應,這是實際的反應:一是加強同台灣的軍事合作,一是在太平洋做出重要的戰略部署,並且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這
當然也會引起中共的不滿,那是中共咎由自取。最近中美在人權、台灣、簽證等問題上都爆發了不大不小的衝突,特別是台灣問題上,中共從要求美國插手,又痛批美國的立場,正是莫名其妙、反覆多變。

由於美國的強大,中共有求於美國,所以暫時還沒有發生大的衝突。但是因為中共黨內存在權力鬥爭,特別是江澤民要排擠胡錦濤,所以會利用民族主義迫使胡錦濤對美國強硬;然而以前江澤民推行「大國外交」時對美國大拍馬屁,在胡錦濤手裡有太多的把柄,要胡錦濤強硬並不容易,所以中美關係還會繼續拉鋸。剛去世的前總統裡根如何拖垮蘇聯,應該成為現在美國總統對付中共的典範。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的評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油價、中國降溫 打擊製造業信心
中國鋼胚出清求現 拖累鋼價
中國宏觀調控衝擊波(上)
中國宏觀調控衝擊波(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