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書琳:佛指舍利與政治氣壓

潘書琳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近期的香港社會氣氛,可以用“雲詰波詭”來形容。繼電臺“名嘴”鄭經翰、黃毓民因爲言論尖銳大膽而受到“惡勢力”的人身安全威脅,決定“封咪”退出之後,另一位“名嘴”、政壇名人李鵬飛又直言:受到來自“上面”有人要找他“談一談”的壓力和威脅,決意“封咪”,退出電臺主持人的位置。連續三位“名嘴”的“封咪”事件,印證了立法會議員兼大律師餘若薇在電臺節目《給香港的信》中指出的現象:自3月至5月,香港的政治氣氛異常壓抑沈悶,簡直使香港透不 過氣來,情形很像香港去年爆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與此同時,恰逢佛祖誕辰,北京方面則高調安排國寶——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赴港安奉祈福,由新任統戰部長劉延東親臨主持瞻禮大典,各方報道一再強調:此乃有利於爲香港社會創造祥和氣氛云云。

筆者雖非正宗佛教信徒,但對佛指舍利這一國寶至尊、千古聖物心存虔敬,深願普度衆生的釋迦佛陀之真身舍利,能爲香港社會和民衆帶來瑞福祥雲,永葆社會人心的繁榮與康健。但是,反過來又想:香港究竟發生什麽了?爲什麽經濟低迷持續不退, “封咪”封嘴事件連連發生,政界、輿論界感到“透不過氣來”,以致需要勞動國家之稀世罕物——佛陀真身舍利蒞臨以安定人心?當今時世,從社會政治運作的角度,出到奉請佛陀真身舍利蒞臨祁福這一著,已經是政治與宗教的最高手段了,也就是說,北京政府意圖安撫香港社會人心的政治策略,從政治、經濟再推到宗教,已經走到最盡頭了。如果佛指舍利瞻禮之後,香港的政治大氣壓仍舊壓抑不退,香港社會還是“祥和”不起來,需要反省、檢討的,恰恰正是這——北京政府意圖安撫香港社會人心的政治策略本身了。

自今年三月以來,北京方面關於香港問題的政策頻頻,動作繁多,顯然是針對去年“七一”大遊行以來,香港社會、人心、世態的發展變化所作出的高層政治反應,但這些政治反應,無一例外都是以“堵塞”、“控制”、“收緊”的負面意態爲基本特徵的。動作之一,先是高調發動“愛國”宣傳攻勢,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法”框架里加上“愛國”的緊箍咒,而“愛國”等於“親中”(親近中國政府),“親中”等於“愛黨”(熱愛中國共產黨),成爲新一輪香港問題宣傳攻勢裏的官定調門。這種“以黨代國,以國就黨”的“黨國思維”,除了文革年頭,即便是在改革開放的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內部的主流輿論中,都是受到嚴格控制的,甚至是受到黨內的開明輿論所正面批判的,如今,卻在法律明定“一國兩制”的香港地面上,成爲強制性主導輿論走向的“主旋律”。這種“黨國論”在香港的大行其道,政治人物、知識領袖稍有悖逆之見,就要聽到“漢奸”、“賣國”的威脅叫囂,“上面”就要放話找你“談一談”,香港的言論自由已經一點點地被蠶食、被剝奪,又怎麽可能不讓香港人感到壓抑氣悶、呼吸困難呢?動作之二,所謂“人大釋法權”的高調宣示,把香港“基本法”的解釋、執行權力收緊、掌控在人大、中央政府手中,堵死香港社會民意意圖按照“基本法”規定實行政治改革、民主普選的後路,這是明顯以“一國”壓倒“兩制”,使得“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形同虛設的開歷史倒車的行爲。本來去年“七一遊行”以來,特區政府收回強制性的修訂“23條”的錯誤政策,開門傾聽民意,正式公開與民主派建立對話溝通渠道等等一系列受到國際輿論肯定的開明措施,由此無疾而終。香港社會好不容易剛剛從“SARS恐懼”、“七一遊行衝擊”中走出來,特區政府與民間民意之間 剛剛開始出現的良性互動氣氛,因此而被徹底中斷——大環境、大氣候如此,作爲香港言論喉舌的 “名嘴”們,怎麽可能不以“封咪”應變,香港社會,又怎麽可能“祥和”得起來呢?

有一點資訊是值得注意的:這次隨同佛指舍利瞻禮訪港的統戰部新任女部長劉延東在香港的言行,雖然不脫官腔官調,但大致溫和得體,似乎頗得輿論界好感。劉延東此行強調的“對話、理解、溝通”,與前一段中共香港政策中的“堵塞、控制、收緊”,恰成比照,耐人尋味。尤其是,劉延東此行,雖然以“統戰部長”之身,一仍不見香港最大的“統戰物件”——民主派人士,但在多次公開言論中表示,只要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是可以和民主派溝通,加強理解的。此話可圈可點,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爲中國作家、學者,現任教於美國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延東訪港將主持佛指舍利祈福會開幕
國寶「佛指舍利」抵港
佛指舍利在港掀熱潮 宗教還是人民鴉片嗎?
組圖:佛指舍利今起供信眾瞻仰九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