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製造新對峙 中國將得不償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特稿)兩岸從對峙走向交流,雖然諸多政治歧見始終無法解決,但海峽兩岸往來頻繁,足以佐證事務性溝通管道始終暢通。

  不論打擊犯罪、漁船糾紛、文書認證、民事糾紛還是人道救助,兩岸或許沒有互設代表機構,也缺乏具體協議保障,但透過台商協會系統所建構的隱形溝通網絡,兩岸其實已經摸索出一套彼此互動的模式。

  如果說兩岸開放交流這十多年來有任何具體的成就,恐怕就是這些點滴建立的事務性溝通機制。這些機制或許難稱完備,卻是兩岸應該珍惜的資產,也是彼此政治對峙喊話可以持續多時的一項重要憑藉,因為所有急迫性、事關人道與安全、日常例行等事務,都已有合理解決的管道,兩岸各自可以將政治爭議,無限期地留待自認為最合適的時機來解決。

  然而這次海基會例行端節聯誼活動,遭遇十四年來中國最強力的封殺,但與其說是自三二○以降中國對台獨勢力高漲急得跳腳,導致兩岸互動氣氛不佳,倒不如視為是中國調整對台政策的一個風向球。

  近來張惠妹事件、綠色台商事件,雖然國台辦公開澄清、中國官方否認,但一種另類的「白色恐怖」氣氛已經形成,恐將在兩岸交流上造成「寒蟬效應」。

  同時,中國的這種做法,也象徵終結過去強調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溫情攻勢,改為赤裸裸地動員人民情緒,與台灣進行全面對壘。

  只是,中國或許可以拒絕與海基會對話,也可以成功封殺海基會舉辦的活動,甚至癱瘓與台灣保持若即若離關係的台商協會系統,但長此以往,等於是將兩岸關係推回五十年前的對峙局面,台灣固然因此受挫,但中國又豈能獲得好處。

  依照台灣對中國情勢的評估,海基會這次端節聯誼恐怕只是這波對峙的開始,長此以往,也只有讓台灣與中國更加分離,兩岸人民也將蒙受其害,身處第一線的台商焉不對前進中國多所考量準備?(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