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高句麗遺跡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日電)正在蘇州舉行的「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傳出已批准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近日也發佈了四部高句麗遺跡考古發掘報告,集中展示中國學術界在高句麗考古問題上的最新進展。

新華社報導,四部報告分別題為「國內城」、「丸都山城」、「集安高句麗王陵」和「五女山城」,由吉林和遼寧兩省參與發掘高句麗王陵、王城及貴族墓葬的考古工作者聯合撰寫。報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首批發行四千冊,全彩印刷,內含大量珍貴圖片和資料。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金旭東表示,這組報告對中國境內的高句麗王陵、王城與貴族墓葬考古發掘原始資料進行了完整的梳理和研究。在此之前,比較完整的高句麗考古報告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發表的「通溝」報告。

為確保報告的科學準確,中國考古工作者採用包括GPS全覘儀在內的現代科技,對現存古跡進行全面測量,修正以往考古文獻對高句麗王陵的結構尺寸、王城周長等數據,不僅推動高句麗考古年代學和類型學的研究,也確立高句麗王城的始建年代、廢棄年代及高句麗王陵的年代學標尺。

此外,報告還公布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確定高句麗王陵時採用的原則,比如墓上有瓦和瓦當,並有建築物遺跡;墓前有祭台;有高出同時期其他墓葬的高級別遺物;中晚期墓葬有比較完整的陵寢,包括墓牆、祭祀遺址,陵園範圍內全部舖鵝卵石,地下有涵洞等排水設施。

專家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高句麗歷史古跡資源,僅吉林省集安市就已發現七十五處高句麗古墓群,古墓近萬座。其中,通溝古墓群就有古墓六千八百五十四座,是迄今為止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在集中區域內分佈最密集的古墓群。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集安境內的十二座高句麗王陵、二十六座貴族墓葬和一塊詳細記載高句麗政權興起與歷史的文字碑刻「好太王碑」。

史書記載,高句麗地方政權建立於公元前三十七年,於公元六百六十八年被唐朝所滅。政權存世的七百零五年間,先後定都在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和平壤城(今北韓平壤)。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魏存成表示,高句麗政權是中國古代東北邊疆最久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新聞
周公廟遺址墓地獲重大考古發現
陝西鳳翔發現兩千年前大型漕運倉儲建築基址
陝西發現西周大型墓地 疑為“西周王陵”
陜西岐山西周大型墓葬群可能為周公家族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