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回流系列報導之四》加工區建議修法 爭取台商回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兩家在廈門設廠的台商,生產的橡膠與塑膠成品全喲往美國,他們日前連袂返台,拜會加工區官員,透露多年前到中國投資,如今面臨反傾銷稅及中國實施宏觀調控等不利因素,希望在台灣重起爐灶。

 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兩家從事橡膠與塑膠生產的台商,有意返台投資,但本身在台灣就有閒置廠房,也想進加工區內設點,礙於海關規定「貿易業不能至區外加工」,台商目前躊躇不前,加工區建議修法,以爭取台商回流。

 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去年把招商觸角伸進對岸台商,以民間組團方式,三度前往中國招商,獲得不錯成效,迄今約有中國沿海十餘家台商,允諾透過境外航運中心模式,進行兩岸分層加工。

 加工區官員透露,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課以高額反傾銷稅後,帶來「台商回流」的另一契機,因為這些台商製造的「Made in China」產品全部外銷美國,不堪負擔高額稅負下,他們有意轉進台灣,讓產品印上「Made in Taiwan」。

 事實上,這兩位台商在台灣都擁有閒置廠房,卻被加工區免契稅、通關快速等條件吸引,希望能入區投資,但又怕重複投資,不敷經濟效益。

 加工區管理處3組專委張天明指出,這類型台商其實不少,管理處想出「一石二鳥」之計,建議他們重整閒置廠房,同時在加工區內設點,如此可省去重新設廠的巨額投資,又能享受加工區廠商的優惠。

 兩位台商接受此建議,目前卻遭遇另一難題,因為這類性質的投資案,並非製造業,而是屬貿易業,台灣財政部關稅局卻規定「貿易業不能至區外加工」,管理處與海關多次協調,目前仍未達成共識。

 台商建議,政府要吸引台商回流,應該祭出更優惠的稅捐、通關自動化等措施,相關法令要因時制宜,不能一成不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