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從反共前哨變為小三通第一站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王怡茹台北報導) 馬祖曾經是台灣反共的前哨,但現在不但成了兩岸小三通的第一站,而且更是遣返大陸偷渡客的唯一地點。從反共到交流,馬祖見證了兩岸關係的變化。今天的馬祖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前提還是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的穩定。

馬祖位於台灣西北海岸,和福建馬尾的距離是和台灣距離的七分之一,只有十六海裡。馬祖的面積為三十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八百人,駐軍大約六、七千人。馬祖隸屬福建省連江縣。不過,不論是福建省還是連江縣,都是台灣設置的地方政府。

*廿年炮戰記憶猶新*

從1957年開始,馬祖和金門一樣,成了台灣反共的最前線,嚴格實施軍事管制,更經歷過二十年解放軍單打雙不打的炮戰時代。馬祖居民陳太太還記得小時候躲炮彈的經驗。她說:“ 我們有警報聲音,通知大家趕快去躲防空洞。我們大概五點準備吃飯,他們大概六點準備射擊,五點半全家大小都跑到防空洞去躲。大家聊聊天避一避,到了九點多有解除警報的聲音,大家就回家了。他有時候打到電影院,民宅住家,有人睡覺被打死,冰果店學生吃冰也被打死了。打死了滿多人的。”

*昔時軍事設施今日觀光景點*

1992年,馬祖正式解除戰地陣務,大幅削減駐軍,開始從事因為長期實施軍事管制而落後的地方建設,同時開放觀光。當然,最有賣點的就是軍事設施。馬祖特有的坑道又深又寬,錯綜複雜,戰車軍艦都能進入,現在成了觀光景點。

沿著一路“雄壯”“威武”的標語走到頭,卻是這樣的場面。映襯著陡峭的山崖,穿著深綠色軍服的士兵用力彈撥著吉他,敲打著西洋鼓。來到另一個坑道,蛙人表演蛙人操,水上攻防。結束後排列整齊的和遊客照像,他們像是專業的表演團體,也像是馬祖坑道的一道風景。

將馬祖最豐富的軍用資源轉化為觀光資源,這樣的想法來自連江縣縣長陳雪生。他說:“國軍精實方案實施之後,駐軍越來越少了,很多至高點、觀測所,我們希望變成觀景台,可以看到大陸山河。戰備坑道比照意大利威尼斯一樣,觀光客上船以後可以延著坑道內遊戲。軍人的營捨變為民宿、旅館。”

1992年開放之後,已經有幾十萬人到馬祖觀光。來自捷克的瑪格達背著背包來到了馬祖酒廠。她首先注意到的是馬祖的駐軍。她說:“這裡的人很好,他們都盡量幫我的忙,所以我不害怕。雖然這裡有很多軍人,但我覺得很安全,受到很好的保護。”

*反共跳板化為交流橋樑*

除了對台灣開放觀光,從1992年開始,馬祖還肩負起遣返大陸偷渡客的責任,十二年來總共遣返了兩萬七千多人。2001年開放小三通,三年來總共有一萬八千人往來於馬祖和福建馬尾之間。

馬祖原本是反攻復國的跳板,今天卻成了兩岸交流的橋樑。但縣長陳雪生說,緊密的關係引發了多方面的問題,在薩斯流行期間,衛生檢疫是首要交流工作。今年台灣出現登革熱的病例,已經引起馬祖衛生單位的注意。除此之外,從大陸海岸飄向馬祖的垃圾也造成問題。

*事務交流受政治因素影響*

這些事務性的交流還常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陳雪生說:“中共的會議經常議而不決,要受到北京的影響,凡事都要經過北京的裁示,所以他的主席開會的時候,我們和他討論的事項,他不能在開會的時候做出任何決議。”

除了來自大陸的問題,台灣中央政府對大陸的政策落後,同時對地方首長的授權不夠,也造成陳雪生的困擾。他說:“ 關於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偷渡、走私、文化交流、教育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事情。中央因為政策比較保守,速度非常緩慢,已經引起地方居民強烈反彈。小三通在馬祖實施的績效並不是特別好。”

*馬祖處境尷尬*

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政治氣候。金馬撤軍論、台灣獨立的聲音陸續出現,造成了馬祖今天的尷尬處境。陳雪生說:“台灣的鄉親畢竟沒有歷經戰爭的可怕,我們馬祖的鄉親隨時都處於備戰狀態,金門馬祖的人民為了台灣的安全付出血汗,但是今天有一些不肖的政治人物講中國豬滾回去,作為外省人,我們是感到憤憤不平的。”

兩岸交流的腳步已經邁出,馬祖期望和馬尾共同發展兩馬經貿生活圈,也成為台灣遊客重要的觀光景點,在兩岸關係中左右逢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祖燕鷗季六月下旬登場
最北三級古蹟--東引島燈塔 7月1日慶百年
台郵局七月一日發行馬祖國家風景郵票
中國停滯遣返偷渡客 塞爆台處理中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