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乾坤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緬甸人一般不穿襪子。布製或塑膠製的分拇指式拖鞋,是最常見的足下穿著。我們在緬甸能看到的英文標語極少,只有在佛寺內的告示牌上看到英文。內容不外三種:其一是入場費若干,二是攝影機或照相機加費用若干,三是「嚴禁外國人入佛寺足下穿鞋或襪」。

緬人認為不穿鞋襪光著腳,才能表達他們對佛的誠意。殖民地時代英國人統治緬甸時,外國人進入佛寺並不脫鞋,緬甸人一直忍耐著,敢怒而不敢言,直到有一位名叫Uweisaya的和尚,當街抗議自焚身亡,外國人從此才必須脫鞋入寺。仰光市內大道中心,還立有這位烈士的紀念碑。

任何人在進入佛塔或佛寺的外圍,就必須把鞋襪脫下,赤著腳進出佛寺。有時需要走上數百級階梯,有時踩在太陽曬燙的石板或細砂路上。尖細的小石頭,或者是樹上掉下來的心果刺常會讓人痛得跳起來,足下並不「平安」。為了穿脫方便,觀光客隨俗穿起露指的拖鞋,不是「脫鞋」就是「拖鞋」!


佛寺有不少是蓋在相當高的山頂上的。沿上山的石階路,我們看到擔水上山的年輕工人,有的還只是十多歲的少年男女,個個健步如飛、腳力輕快。可能水只供飲用,因為看不到有人入廟前洗手淨身,也沒有洗腳入廟的習慣,這點與回教徒的確大不相同。偏偏緬甸人拜佛,左腳跪壓著,右腳伸向身後,右腳底一定向上朝天,看到的腳板底都不乾淨。

「男尊女卑」的現象,在今日緬甸仍然存在。拜佛時,男性信徒在佛的正面拜,女性只能在側方拜。佛塔的台階及樓梯,也只有男人才能更上一層樓。


緬甸的佛像,不論石刻或木雕,都貼有金箔。善男信女們在跪地拜佛之餘,還會買金箔往佛臉或佛身上「貼金」。幾尊大有來頭的佛像因而貼滿了上千上萬張的金箔。長年累積下來,佛面及佛身變得金昔昔、圓滾滾,成了輪廓模糊的大金球。雪人般的金佛,
是受人歡迎的證明。

「浴佛」也是大事一樁。信徒會在自己方位的小佛像前,拿起盛水的小杯,將水仔細的淋在佛像的頭與身上。有趣的是,淋水的杯數要確實計算,必須是祈福者年齡加一次,表示在今年的一年內,求得佛祖賜福保安。


本文選自蔡惠美 < GO!到不能直飛的地方去 >
攝影:蔡惠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聯國調查緬甸人權報告人在泰譴責仰光軍政府
雲南省破獲近廿年來最大走私販野生動物案
紅十字會:旋風侵襲緬甸西岸 兩百二十人死亡
泰總理擔憂緬甸新憲法草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