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中線天然氣 年產值70億

標籤:

【大紀元7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中油公司經委託國際權威機構慎重評估後,擬投資百億元,著手開發高雄以西台海中線附近「F」構造天然氣礦,預定民國99年完工,若開發成功,每年產出天然氣市值可達約70億元,將是近20年來台灣最重大海域油氣開發行動。

 這項大型海上油氣開發案,將由中油探勘事業部在近日內向董事會提報,隨即進入準備期;中油相關主管指出,「這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日後可提供之天然氣,約佔進口量1/8左右。

 據中油採用的估計值,「F」構造天然氣蘊藏量低估值約45億立方公尺,中估值為68億立方公尺,高估值可達80-100億立方公尺;相較於5月份公開的台南官田氣田蘊藏量只有4億立方公尺,可見「F」構造蘊藏量非常可觀。

 以蘊藏量68億立方公尺「中估值」為基礎,在初步完成開發後,每年可生產8億立方公尺天然氣,以中油公司內部轉撥計價每立方公尺4.7元計算,在會計帳上每年產值可達37億元以上,若以目前市價每立方公尺約9元以上計算,則市值可超過72億元。

 在熱值方面,「F」構造產氣約每百萬BTU(英制熱值單位 )達8900千卡,經3乙二醇脫水後,將直接摻入高雄永安儲槽後,熱值仍維持9700千卡。

 「F」構造位於高雄以西100公里的台灣海峽海底,距海峽中線約40公里左右,蘊藏油氣早在32年前即發現,但因當時天然氣氣價過低、開採技術尚未成熟、開採成本偏高,加上天然氣能源不受重視,塵封多年後,直到民國86年才被重新提起。但因先前新竹長康氣田開發失敗,使中油高層對「F」構造開發計畫態度保守,持續擱置至今。

 但由於天然氣漸成我國主流能源,且國際間對於「邊際氣田」的開發技術進步,使成本相對降低,中油再度興起開發念頭,為再次確認中油海域石油探勘處、探採研究所等兩個內部單位所作評估,中油又委託IPR、UNOCAL、GEOQUEST等3家國際權威的專業顧問機構重新評估蘊藏量,結果與中油內部估計值相去不遠。

 這項計畫主要投資內容,將包括在「F」構造海域建造海上平台、開鑿若干生產井、敷設連接「F」構造到高雄永安的海底輸氣管線等工程,計畫到民國99年底完工產氣。

 中油探勘事業部今年拜國際油價上漲之賜,過去海外探勘投資今年可望回收利潤達40億元,其中以厄瓜多16、17號礦區每月淨利至少1億元最多,其他包括印尼山加山加礦區,今年也可望獲利8億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房企德信中國遭勒令清盤 股價跌逾6%
專家:房市去庫存政策難解中國開發商困境
香港甲級商廈空置率達九成 深圳低租金搶客
中國出口增長但進口大幅收縮 經濟前景不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