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黨代會歷史回顧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沃納報導)目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黨提名大會基本上已經成了象徵性的,因為總統候選人其實在黨內初選時已經確定。提名大會只成了鼓舞黨內士氣、加強選民印象的一個大會。但是在過去的黨代表大會裡,代表們倒的確是經由一連串演說和協商來選擇他們的總統候選人的。在過去傳統的黨代表大會裡,懸疑和驚訝的氣氛可是層出不窮。

*1896年:饒舌男孩一舉成名*

他們稱他是“饒舌男孩”,因為他一直不停地說話。這位來自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威廉布萊恩一直不斷提出他那個時代的訴求—特別是讓銀幣作為黃金的補充,也當作國家貨幣。這是為了在經濟大蕭條期間,讓美國人能夠有更多的錢。

這個議題加上嘹亮的聲音使得威廉布萊恩在1896年的民主黨大會一舉成名。他原來並不是總統提名的熱門人選。那時候他只有三十六歲,而且兩年前還輸掉參議員的選舉。但是到他一生難得參加一次的黨代表大會演說時,他極力主張銀幣自由化。

威廉布萊恩說:“我們將對要求金本位的人說:請你們不要給人們戴上茨冠,你們不要把人們釘上金子做的十字架。”

那次大會後來變得相當狂野,威廉布萊恩差點逃不出其仰慕者的拉扯。而在這之後到選舉投票之前,他又發表了二十七場演說。但是,他還是敗給了共和黨的麥金萊。而麥金萊可是堅定的金本位支持者。

*威爾基敗給小羅斯福*

之後到1940年美國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共和黨分裂成了“希望不計一切代價避免參戰的所謂孤立主義者”,和“主張做好參戰準備的國際主義者”兩大派。

來自國際主義派的總統候選人威爾基曾經是民主黨人,而且從來沒有擔任過公職。雖然他曾經是一家大型電力公司的主管,但是他本人卻平易近人而且穿著隨便。當時的民主黨人嘲笑他是“來自華爾街的赤腳男孩”。

直到孤立主義派自己鬧分裂前,威爾基可說沒有多少出線的機會。當時的一名電台廣播員說:“由於主席約馬丁決定加入,愛國的美國人才開始歡呼:我們要威爾基!”

但是他面對的對手卻是仍然廣受歡迎,而且已經做了兩任總統的小羅斯福。根據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留下的慣例,沒有任何美國總統做過兩任以上的總統。但當時的小羅斯福認為,由於戰爭迫在眉睫,他應該留任。

事實上,當時在民主黨內有許多渴望取代他的人,許多民主黨人也反對他爭取第三任總統。小羅斯福總統本人似乎也舉棋不定。他甚至沒什麼參加民主黨大會,這使得他的候選人身份變得模稜兩可。最後直到民主黨的忠貞黨員群集大會走道上高呼:[我們要羅斯福!]接著才從會場迴響起如雷的呼喊:[芝加哥需要羅斯福!伊利諾伊需要羅斯福!紐約需要羅斯福!美國需要羅斯福!]

他們的確做到了。芝加哥的地理戰略位置終於使得小羅斯福被提名競選第三任總統。在他接受提名的演說裡,小羅斯福解釋了他的決定。小羅斯福說:“當九月衝突第一次爆發時,我仍然打算盡早簡單明白的宣布,任何情形下我都不會接受競選連任。但是事情很快變得明顯,我自己這樣的公開聲明,如果從單純的公共服務角度來看,已經變得不再明智。”

小羅斯福後來擊敗威爾基贏得他的第三任總統,之後更贏得過第四任,在第四任總統上任沒多久後,死在任上。

*今日黨代會:精心包裝的產物*

哥倫比亞大學歷史教授布林克里說,這就是過往的現象。布林克里教授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今日的黨代表大會“都經過仔細包裝,在這裡,代表們就像電視攝影棚裡的觀眾一樣,表現的中規中矩,盡義務般地觀看巨大電視屏幕上播出的大會進程。每一位參與者—候選人、各黨派、各代表、新聞媒體,都在這陳腔濫調而且嚴密控制的進程裡密切合作。”

但是,布林克里教授表示,在戰爭或危機出現的時候,情況還是有可能變得不一樣,真正的熱情和抗議也還是有可能出現。而只有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黨代表大會也才可能找回一些往日的真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主黨大會第二天情況綜述
民主黨大會期間共和黨的動靜
布什斷然拒絕 麥可摩爾華氏九一一觀影邀請
奧運美國夢幻籃球隊 出現首位傷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