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一九特調會 「蓮」番大動作攪亂扁布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7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台陳水扁總統原本預定七月間對外公布成立超然三一九特別調查委員會,不過,提前到七月六日、特別是七二水災的復原善後尚在進行之際,就被迫匆促上檔,並非總統理想的期待,究竟是什麼「意外」攪亂了阿扁的局?

之所以選定在七月份處理調查委員會的問題,並非事後諸葛。幾位在選後受命徵詢的親近官員皆證實,國親預備在八月召開臨時會通過真相調查委員會的特別條例是主要關鍵,總統希望率先表態,並找出不違背憲政體制、不侵害司法權與調查權的較佳處置,可以使國親的提案在社會上降低正當性。

要令特調會成形,最關鍵的就是誰扮演猶如靈魂人物的召集人?這位人士必須在社會上有清望、藍綠都能接受、尤其有脾氣不受政治力干擾者,陳總統昨天只說他曾徵詢過前副總統李元簇對特調會的看法,事實上,李元簇與錢復都是總統當面希望積極延聘的召集人人選,最後獲得錢復的慨然同意。

距離八月還有一段時間,特調會的組成方式其實還可以有更周延的補強,但是副總統呂秀蓮六月底連續在電視節目與下鄉的公開場合表示:專案小組必須在百日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不破案將影響民進黨年底立委選舉、民進黨不要阻撓真相調查,幾番大動作後,總統為化解負面傷害,即指示所屬加快研擬的腳步,但適當的時間點並未敲定。

七月三日、上週六晚間電子媒體開始炒作呂秀蓮所領導的人權小組特調會版本,並宣稱這個報告在副總統力爭下已經獲得總統同意,這個事件成為最後的稻草,引爆了一連串連鎖效應。

據確切消息轉述,「心中有數」的陳總統次日看到報導後立即與呂秀蓮通電話,雙方有一番「溝通」。
 
隨後,總統也找了幾位負責的核心會商,他依舊難掩怒氣的當眾問了一句「為什麼會這樣?」與會者只能噤聲道「不知道」,「但大家都知道總統早清楚是怎麼回事」,一位與會者形容。

總統在會中詢問大家「你們看這要怎麼處理?」當時,風災後引發的中南部水災已經造成重創,這個節骨眼是否應討論特調會此議題,與會人士多少有些顧忌。不過在評估中,總統認為事情既然已經演變到這種局面,不得不立即處理,否則等水災告一段落後再出來說明,再怎麼解釋恐怕已經白布染黑布。

七月四日、週日下午兩點,副秘書長黃志芳召開記者會,除了證實總統正在徵詢相關意見,但名稱與方式未定案外,並罕見的強調「調查委員會不存在呂副總統推動的問題」,明確反映了陳總統的心情。

核心成員說明,週六見諸電視的副總統與人權小組建議報告,與總統廣泛徵詢各方意見後總結的內容,兩者間有相當差距。包括人權小組建議應將三一九槍擊事件正名為國安事件,組成國安特調會,並應由司法與國安系統雙軌辦案,這點總統期期以為不可。同時媒體又誤導為呂秀蓮力主,陳總統才同意,這更與事實不符。

總統認為,「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他不會在意誰主導居功的問題,但他「很在意不要把方向弄偏了」。總統的看法是,既然要組成超然獨立的委員會,就應該放手讓未來的召集人去主導,才是正辦,若界定為刑案與國安事件,還要雙軌辦案,不僅徒增爭議,更有預設立場、甚至預設結論之嫌。

高層官員解釋,扯到國安背後就複雜了,這是在點名某個人(指邱義仁)嗎?還是當時必要的國安措施?

總統決定選用「三一九槍擊事件特別調查委員會」,迴避去扯國安問題,也明確定位特調會應恪遵憲政體制,並尊重司法權及監察權,並未採納呂秀蓮提送的報告。

為了快刀斬亂麻,儘速把訛傳的認知「導正」,總統在週一約見黨秘書長張俊雄與黨團總召柯建銘說明真相,並由蘇貞昌負責聯繫,快速在週二邀集五院院長茶敘,為正確的版本定調。昨日在會中,據轉述,總統當著同時在座的呂秀蓮的面,親自公開又說了一次「人權小組只是徵詢的對象之一,並不代表是我的最終思考」。開門見山的數語,道盡了這短短三天暗潮洶湧的決策過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