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台國會改革關鍵在品質提升而非減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舒棠台北十六日電)多位憲政學者今天在台灣立法院修憲公聽會中表示,改革國會亂象的關鍵在於提昇立委問政品質,並非一味將席次減半。立委席次多寡,應依立法院委員會運作機制進行評估。

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徐正戎表示,改革國會亂象關鍵在於提昇國會品質,而不是立委席次多寡。國會人數應以人口立方根為根據;消較之下,台灣立委席次目前並不算高。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永明則指出,國會亂象是立委道德形象有問題,民眾對整體國會負面形象不滿,所以才以支持席次減半作為懲罰的利器。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復甸強調,國會席次減半的訴求過於簡化,是在尋求選民支持;已陷入追求數字減少的迷思。

民進黨籍立委林忠正(不分區)也指出,國會席次不應太少,就立法院十二個委員會,立委至少需要一百五十席,才能加強委員會運作。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上午召開修憲公聽會。邀請多位學者討論「各國國會合理席次的比較與其妥適性,席次減半後選區劃分的依據」。

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隋杜卿說,立委席次與國會改革的關連沒有數據證明。減半只是手段,改革亂象才是目的。

他主張,改革國會亂象應從選舉制度改革、立法院議事規則內容、立法院運作內規、政黨黨紀、立委素質、民眾政治文化等面向著手。

李復甸也說,國會亂象與立委席次無關,與立委問政有關。立委演戲給社會大眾看,只在乎選區選民,不顧全國人民利益。

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曹俊溪指出,立委席次應符合台灣的需求,針對立院十二個委員會運作的機制,來決定國會席次。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表示,先把國會席次減半,再尋求配套措施,是本末倒置。應先確定憲政體制是總統制或內閣制,再討論政黨體制是否由多黨改為兩黨政治,進一步談到選舉制度。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說,國會席次減半不代表國會改革。國會改革應從建立委員會主席制度,廢除各委員會三名召集委員的體制,以及確立資深制著手,不應一味追求席次減半。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郭俊次則強調,國際上沒有臨時會修憲慣例,臨時會修憲是民主社會國際笑話。他說,憲法是根本大法,修憲次數應該越少越好,不應像修法一樣兒戲,更反對局部、個別修憲動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