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性別比例失調現像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8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北京報導) 中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衝擊傳統文化,中國婚齡男子求偶面臨的難度比以前加大,專家認為,這不是單身漢的錯,而是出於結構上的原因,需要用制度上的方法來解決,也許通過跨國婚姻、引進外國新娘能緩解這個問題。

*重男輕女思想難辭其咎*

中國最近的人口普查結果表明,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例失調,男多女少,這將造成中國若干年後出現大量婚齡男子找不到配偶的現像。究其原因,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難辭其咎。如何解決這個社會問題,有專家建議,引進外國新娘來幫助中國單身漢完成終身大事。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中國性別比例失調跟計劃生育政策和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有一定關係。農村需要男孩從事勞動,而在城市因為一胎化政策,也希望要男孩,再加上醫學技術的發展,可以用超波檢驗胎兒性別,造成了女胎被流產、女嬰被遺棄的社會現像。

夏學鑾說:“實際上,人們在思想深處可能都覺得生個男孩比生個女孩要好,傳宗接代,特別是農村,沒有生個男孩,就是絕後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傳宗接代的人,按照中國宗法思想就是最大的不孝了。這個思想一直沒有消除掉。”

*重男輕女心理與文化素養不成正比*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社會學教授李中澤認為,可以從歷史來看中國性別比例失調的現像,因為中國封建思想中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觀念還存在於社會中。李中澤說,希望要男孩的心理已經根深蒂固,這跟文化素養不完全成正比,似乎這樣一種東西 已經是植根於人的心理了。她舉例說,她所知道的一些生育年齡的女老師就希望生男孩。李中澤說:“這些年輕的老師還是有這種心態,覺得生個男孩子就是心理解除一種負擔似的。她們還是有文化的人,如果有文化的人都有這種心態的話,那就不用講農村的婦女了。”

在北京工作的白領譚先生覺得,生活周圍還是有很強烈的偏向男孩的傳統觀念,這不是計劃生育能夠馬上改變的思想,就連他本人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譚先生說:“當然希望是男孩了。我們畢竟還要承擔一部份上一輩人傳來的觀念,他們比較喜歡嘛。在這個大的環境下生個男孩子的人比較有面子一些。”

*重男輕女觀念源於不發達經濟*

北京的在讀研究生付小姐認為,東方人的傳統思想還是比較喜歡男孩,這是因為以前社會經濟不發達,要靠男性賺錢養家。她表示,這種情況不斷在改進,現在婦女佔人口的半數,女性地位也提高很多。但她指出,社會還是有很強的重男思想。付小姐說:“因為現在是男人社會,或者再加上老一代人喜歡男孩子,所以一般在心理上來講,還是有不少朋友願意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子。”

自從報導中國出生男女性別比例失調之後,有專家預測,十多年後中國婚齡男青年將有百分之二十找不到配偶,有的估計五年後將有一、兩千萬婚齡男性找不到配偶,也有媒體報導,中國將有三千萬單身漢。

*引進外國新娘緩解難題?*

北大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找不到配偶的責任不在男青年。他表示,如果真有三千萬光棍,這可能是社會結構造成的悲劇。他說,從外國引進新娘也許是一個辦法。夏學鑾說:“比如說跨國婚姻,引進國外的女性,因為這好像不是個人原因造成的,是一個結構上的原因,還得要制度上的方法來解決。”

夏學鑾建議,適婚年齡的男青年一定要充滿自信,充實自己,勤奮向上,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和個人吸引力,讓自己準備好迎接競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男女比失衡 15年後老夫少妻很平常
英國河流污染嚴重 公魚突變母魚
中國女性愛滋病患者激增
中國大陸娶妻難現象明年起顯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