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指中銀處理醜聞手法損害香港聲譽

標籤:

【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4日電)香港明報今天發表社論表示,中國銀行(香港)多位高層接連涉嫌經濟犯罪被撤職,事件不但間接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也會影響中國大陸其他銀行上市的前景。

社論表示,中銀香港是香港銀行業龍頭之一,二零零二年成功上市,銳意革新,地位直逼匯豐銀行。中銀香港也是國有銀行企業中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一家,長期在資本主義社會打拼,對大陸的國有銀行企業來港上市和走向國際,起著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一舉一動都備受海內外關注。

但去年前中銀總裁劉金寶突然消失,中銀香港事隔十天後才發出第一份新聞稿,表示他已在大陸被扣查,結果被投資界批評為黑箱作業,不尊重本地監管及執法機構。想不到事隔不過一年,地位僅次於劉金寶的兩名副總裁朱赤和丁燕生又告出事,而且處理手法和劉金寶事件大同小異。

社論說,銀行高層涉及犯法違紀,在任何社會都有可能發生,最重要的是秉公處理,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程序追究責任,並且整個過程要有充足的透明度,讓員工、股東和公眾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徹底檢討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把出現同類錯誤的可能性減至最低。唯有這樣,公眾才會對這家銀行和整個金融制度保持信心。社論認為,朱赤和丁燕生雖然是大陸派來香港的人員,但中銀香港畢竟是在港上市,要向香港的監管機構和股東負責,不應該召回大陸秘密處理。這種做法必須改變,否則不單是企業本身受損,同時也會拖累投資者對其他大陸企業的信心,並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

相關新聞
港初選案|消息:認罪與罪成被告分6批求情
控煙|港府推短期十招 「火車頭」規管欠時間表
港「長洲覆核王」郭卓堅涉欺詐被捕
港有結業美容院涉賣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