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哈克遺址古物有助研究北方遊牧民族起源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一支考古小組以一個月時間,在內蒙古哈克遺址發掘出數千件石、骨器和陶片,並發現兩處與祭祀有關的大型動物骨灰坑和製作骨器的作坊,將有助於深入研究北方遊牧民族的起源及其社會組織。

新華社報導,哈克遺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哈克鎮團結村境內的海拉爾河左岸二級臺地上。考古小組已先後挖掘出原始社會時期以及遼、漢、隋、唐時期的遺物,有些骨器不僅作工精美,還刻有花紋。

呼倫貝爾市民族博物館館長趙越說,「哈克」為蒙古語,意為「低窪草原上的塔頭墩」。哈克遺址是一九八五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2003年起,中國考古研究所調派專家開始發掘,古物年代距今約四千至五千五百年。他說,此次挖掘顯示,哈克遺址不僅蘊涵新石器時期的哈克文化,另有鮮卑、室韋、契丹、女真、蒙古人的數千件遺物,由此可以推斷呼倫貝爾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相關新聞
內蒙小河西文化是中國東北最早史前文化
大陸一公安局長雇兇殺人案始末
楚文:從麻廣軍案看中國司法的黑暗
中國大陸草原沙化日趨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