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新闻事件影响候选人评价 研究发现有变数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18日电) 媒体报导的议题设定和预示效果在之前2004年总统选举时发生的陈由豪事件可说是呈现变数很多的情形;政治大学广告系教授孙秀蕙、政大广告系助理教授陈忆宁即将于曾虚白先生新闻奖三十周年研讨会中发表的论文指出,新闻事件和选民对候选人评价间的关联,可能受到许多变数影响。

孙秀蕙等人论文在结论中指出,新闻事件和选民对候选人评价间的关系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媒体的政治立场、选民的政党倾向等,非预示效果所宣称的如此单纯,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厘清。

“当前新闻生态的挑战与出路”─曾虚白先生新闻三十周年研讨会将于21日在福华文教国际会馆前瞻厅举行;多位专家学者都将于会中发表论文,其中,孙秀蕙、陈忆宁将针对“媒体报导的议题设定与预示效果再探:以2004年总统大选中的陈由豪事件为例”发表论文。

论文中发现,有关陈由豪事件的报导并没有让民众认为原先预示设定的候选人操守的重要性高于能力,且陈由豪事件也并未让选民因而更加以候选人操守作为整体评断候选人的标准。

至于陈由豪事件何以无法产生议题设定或是预示效果?研究者认为,最有可能的解释,是总体而言,不利于陈由豪的媒体报导比有利于陈由豪的媒体报导多了两倍。研究中分析了三家报纸的报导,包括联合报、自由时报及中国时报等,是否不同的正负报导因此造成了某种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s)而非预示或议题设定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研究者建议,未来在探讨预示效果时,应考虑事件于媒体中的呈现与被报导的方式,虽然选战中的负面文宣或攻讦事件,很容易在短期内造成媒体大量曝光,但这未必代表媒体报导与炒作新闻的消息来源同调,说服力自然较弱,或许是难以改变候选人评价标准或是比重的原因之一。

研究中指出,在成熟的民主社会中,候选人操守固然重要,但也只是评断政治人物的标准之一,与其他候选人的形象指标相较,它所扮演的角色为何?仍值得后续研究探讨。再者,由于媒体报导未必对选战中的负面攻讦者有利,也让研究者再一次省思,新闻事件与选民对于候选人评价之间的关联,可能受到许多变数(如媒体的政治立场、选民的政党倾向)的影响,而非预示效果理论所宣称的如此单纯,需作进一步的分析与厘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