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亞洲政治學專家指北京推動台灣獨立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訊】 在西南密蘇裡州大學政治學系任教二十多年的Dennis Hickey教授﹐專門從事國際關係﹑亞洲政治﹑國家安全﹑美國外交政策研究。在多家有關亞洲事務的期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近三十篇﹐並曾接受包括大陸中央電視臺﹑CNN在內的媒體專訪。1989年-1990年在中國南京大學任客座教授。對東亞﹐特別是大陸﹑台灣問題有著精闢的見解。

今年六月一日﹐就在台灣總統陳水扁宣誓就職不久大陸官方媒體頻頻發出警告要把台灣從獨立的危險邊緣拉回來之際﹐Dennis Hickey教授教授在美國中西部的重要大報<芝加哥論壇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是北京而非台北在推動台灣獨立。

文章中 Hickey教授指出﹕在過去的五十年中﹐中共一直採取視台北政權根本不存在的立場﹐用“美元外交”把台灣的邦交國拉入自己的陣營﹐縮小台灣的國際空間。他引用台灣外交部的話說﹕北京的行為只能讓兩岸關係惡化。

文章中還指出﹐由於北京強硬的圍堵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阻止了國際組織對台灣九九年大地震和二00三年薩斯疫情所提供的醫療援助﹐使兩場災難共造成數百人死亡。因此﹐毫不奇怪台灣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台灣人認為中國對他們的政府是不友好的。文章最後說﹕如果北京真心想緩解台灣海峽兩岸的緊張局勢﹐就必須放棄對台灣的武嚇及孤立台灣于國際社會之外的敵意做法。

Dennis Hickey的文章發表後﹐六月十七日中共駐芝加哥總領館發言人金智健在<芝加哥論壇報>上發表文章提出不同看法。金智健在文章中說﹕在一九四三年的開羅宣言和一九四五年的波茨坦公告中明確表明中國對台灣享有主權﹔包括美國在內的一百六十多個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並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無權在國際社會中代表中國﹐也不能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或發生官方往來﹔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表現了最大的誠意﹐做出了最大努力﹐一九八二年鄧小平創造性的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設想﹔助長臺獨的不是北京﹐而是以現任領導人陳水扁和前任領導人李登輝為首的分裂勢力。

六月二十四日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也刊登文章﹐呼籲中共政府尊重史實並承認民主原則。新聞組的文章中指出﹕根據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的開羅宣言﹐日本應將滿洲﹑台灣及澎湖列島歸還“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金智健不敢說出這節歷史真相。事實上﹐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還不存在。而且截至目前為止毫無跡象顯示中共有金智健所稱的以最大的誠意謀求“和平”統一﹐反而不斷拒絕放棄排除對台灣動武。文章中還特別提出﹕由于大陸百姓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沒有聲音﹐因此北京政權無法代表全部十三億的中國人。中共才是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

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組長邵平雲就“中共才是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之說作了進一步說明。

以下是對邵平雲的採訪﹕金智健先生在文章中所提到的開羅宣言﹐沒有錯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但是在那個宣言裡面講得很清楚﹕台灣是歸還給“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事實上大家也都知道一九四三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另外我想要提出他所指的這個“一個中國”的原則﹐當然我們從台灣的角度看“一個中國”是一個議題。講到這個讓我們不得不提出﹕中共才是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從國內面來說﹐毛澤東在兩湖秋收暴動失敗後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成立湘贛邊區工農政府﹐之後四年間他又在各地成立蘇區﹐以瑞金為中心。到一九三一年的十一月在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人民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那次大會裡面議決了憲法﹐請注意這個“憲法”﹐它議決了憲法﹐當然還有土地法及一些紅軍問題等﹐在那次大會結束之後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改“瑞金”為“瑞京”﹐並且明定瑞京為首都﹐所以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有首都﹑也有它的憲法。在四年之後一九三五年﹐它們進一步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改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象這個事實是一個活生生的歷史記載在歷史書上﹐沒有人能夠辯駁的。這個顯示得很清楚就是從國內層面來講﹐就是國中有國﹐另外成立了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就國際面來講我也想舉個列子﹐就是在一九七三年的時候﹐當時中華民國還和美國維持有全面的外交關係﹐基辛格密訪大陸後尼克松也訪問大陸並與大陸秘密切磋﹐商討關係如何增進等等﹐雙方一般外交意見的交換是在巴黎進行。特別重要的有敏感性的問題是由基辛格直接與中共外交官黃華在紐約直接接觸。基辛格認為這種接觸方式不夠理想﹐所以就向周恩來提出﹕兩國應該設立一個更具官方性質的機構﹐如貿易辦事處或理事館之類。出乎基辛格預料的是﹐在提出這個構想之後的次日周恩來就提出雙方互設聯絡辦事處的細節﹐這種速度讓基辛格大吃一驚﹐可見中共早就想好要在美國製造兩個中國。而在一九七三年五月中華民國和美國還有全面的外交關係。一九七三年五月中共就在華府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聯絡辦事處”。那麼從一九七三年五月到一九七八年底的五年七個月的時間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聯絡辦事處”和“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館”同時並存于華府。相關這些歷史細節都在中國問題研究專家Harry Harding的”A Fragile Relationship”一書中有清楚的記載。所以無論從國內面來講從國際面來講﹐很清楚中共才是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

針對芝加哥中共領館發言人金智健文章中提出的觀點 Dennis Hickey教授接受了本臺採訪。

以下是對西南密蘇里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 Dennis Hickey的採訪﹕

中國領事的第一個論點是根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台灣回歸中國﹐那是對的。但是他卻隱去了一部份沒說﹐那就是﹕台灣沒有被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交還給中華民國﹔現在中華民國仍然在台灣存在着。我實在不理解他們(中國領事)想要說什麼﹖1937年日本人侵略中國時﹐(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遷都到重慶﹐並在那呆了幾年。當共產黨反叛佔領大陸時﹐(中華民國)政府又從南京遷都到台北﹐這並不等於(中華民國)政府不存在了。就象當年遷都重慶一樣﹐政府只是搬到了另一個地方。所以﹐宣稱根據開羅宣言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論點毫無道理。
台灣屬於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仍然存在。

他們的另一個論點是世界上160個國家﹑包括美國都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又是一種存在著許多爭論的翻譯。美國從來沒有明確說只有一個中國﹐而是說美國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的觀點。比如﹐你可以告訴我外面的天空是綠的﹐我可以說我認知你的觀點﹐但並不代表我同意天空是綠的。所以﹐如果真想知道美國對台灣和一個中國的看法﹐從美國的政策方面就能找到一些很值得研究新的答案。有趣的是﹐對于“美國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的那份文件﹐中國卻給出了不同的譯文﹐中國翻譯成“美國同意只有一個中國”。但是我們堅持我們的說法﹐他們堅持他們的說法。

中國領事說台灣沒有權力在國際組織中代表中國﹐我從來沒聽說台灣試圖在國際組織中代表中國。我不認為台灣政府想代表中國重新回到世界衛生組織﹐他們只是想代表目前尚無人代表的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重回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IMF﹑世界銀行組織以及其國際組織機構。所以台灣政府不能代表中國是一個有效的論點。但是臺北的政府並沒有試圖代表全中國﹐他們只是想代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

中國領事說象李登輝一類的分裂勢力試圖推動台灣獨立﹐我認為這是相當明顯的事實。從另一方面講﹐我認為不僅是李登輝在推動台獨﹐北京的領導人也在不情願地或愚蠢地推動台獨。通過威脅台灣﹑羞辱打壓台灣 以及把台灣隔離在國際社會之外﹐他們只能使台灣人民更氣憤。每一次他們這麼做的時候﹐民眾希望台灣脫離中國的情緒就增長。每當中國持續在國際社會打壓台灣﹐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就不再把自己看作是中國人﹐他們不想跟中國有任何關連。另一方面﹐民意調查顯示﹐如果中國對台灣示出善意﹐民眾就想中國可能在變好。所以﹐支持統一或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條件的﹐受外界事件的左右﹐中國可以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可不僅僅是推測或觀點﹐這是事實﹐是民意調查的結果。

所以我認為﹐如果中國領導人真心願意統一﹐他們應該採用一種新的﹑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他們知道﹐在台灣沒有人支持用一國兩制來統一中國﹐他們必須拿出別的辦法。企圖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試圖把台灣推倒在地﹑踩在腳下的做法﹐對統一毫無幫助。實際上﹐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你聽到北京的領導人說﹕中華民國不存在﹐轉過身來你又聽到李登輝說﹕對﹗他們說的絕對正確﹐中華民國不存在。看上去他們現在是不情願地不謀而合了。

中國領事最後說3月20日的總統大選是臺獨勢力失控﹐台灣走向獨立的新證據。我認為不一定是這麼回事。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台灣民眾還沒有就台灣是獨立還是回歸中國做出選擇。我想這也很顯而易見﹐這麼多的因素都依賴于將來北京會如何做﹐他們可以起到建設性的作用。如果他們對于台灣和中國最終統一非常認真﹐這也是一種可能﹔但是﹐通過他們不會打壓台灣﹑敵視台灣人民而達到這一目的﹐那樣只會激起台灣民眾的憤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錦濤電布什強烈反對美支持台灣
分析人士談李登輝制憲設想
陳唐山批奧政府與澳外長
黃昭堂:現階段使用台灣(ROC)最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