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是「上帝」 沒人把「上帝」當回事!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315(3月15日)是中國法定的消費者權益日,記得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新聞媒體一個勁的鼓噪,好像是告訴你有仇的報仇,有冤的伸冤,你(消費者)就是「上帝」。人們還真把它當回事,於是乎「上帝」們就憋著這天出氣告狀呢。可日子一長,人們發現,投訴的「冤案」,多少年都過去了,該解決的問題沒結果。「上帝」也有點明白,沒人把「上帝」當回事!

作為廠家商家一再標榜「顧客是上帝」、「質量是生命」,更多的也只是配合形勢需要,做做姿態、敷衍「上帝」。而各地出現的名目繁多的檢查日、質量月、咨詢日也不過是走走過場同出一轍,都在自欺欺人而已。

據揚子晚報報導,最近南京有關部門,為配合中國的9月質量檢查月,舉辦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產品質量咨詢活動,然而在6000多人次的參與中,只收到22個投訴。也就是說老百姓根本不把這類活動再作為自己維權的依賴,維護消費者權益似乎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當然,投訴量的大幅減少,也許與目前打假力度加大、維權渠道增多有關,但不可諱言的是,維權過程的漫長和艱難使得許多消費失去信心。特別是很多廠家商家的虛假、欺騙行為,對消費者權益、利益的侵害,沒有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消費者沒有得到應有的賠償和尊重,也使消費者心中憤憤不平。誰還會瞎耽誤工夫搞什麼投訴呢?

比如現在屢屢發生的汽車質量糾紛,很多人就寧願私了也不願投訴。據悉,南通一位車主前不久花20多萬元買了一輛金龍大客車,經銷商告訴他是新車,可買回來沒多久就頻頻出問題,經汽車維修質量檢驗站的專家初步查看後認定,這輛車雖然買來時路碼表顯示里程才1500公里,但從過漆痕跡、輪胎磨損、名牌等方面都顯示並非新車。車主聽說通過法定檢測程序處理最快也要3到6個月,只好無奈地「算了」,因為檢測費用高不說,檢測期間車子無法營運,耽誤不起這個損失。

南京市質量協會的專家也說,現在有很多消費糾紛,如果按照檢測程序來,光檢測費用就遠高於商品本身價值,令消費者望而卻步。對於經銷商的這種欺詐矇騙消費者有「脾氣」(辦法)嗎?還不是自認倒霉!

據瞭解,在南京很多商場出台了什麼「先行賠償金」制度,包括一些菜場都已引進這種機制。「先行賠償金」就是由進場經營戶先行繳納一定數量的資金存放在商場管理部門,一旦有消費者投訴,如確屬產品問題,可直接從賠償金中賠付,不需與廠家「扯皮」。但事實上這種賠償金多成了一種變相押金,有多少消費者知道商家的這種做法呢?又有多少消費者得到賠償了呢?實際上真正用在消費者身上的並不多。

不管是高昂檢測費、繁瑣程序等「攔路虎」,還是「先行賠付」的名不符實,都凸顯了目前中國消費者維權體制的不健全。消極一點的消費者選擇忍氣吞聲,激進一點的則不時上演錘砸「大奔」、驢拉「寶馬」的鬧劇洩憤。

反觀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消費者維權方面的一些法律可以說非常苛刻嚴格,一旦有糾紛,廠家會遭遇巨額罰款乃至傾家蕩產,比如日本某品牌電腦產品缺陷,在美國就賠了一億,可在中國市場只提供了一個修補軟件。

這固然是廠家的不是,可「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如果法律非常嚴苛、問責制度十分健全、損害消費者利益將被罰得傾家蕩產,還有廠家敢坑騙、造假嗎?還需要什麼這個權益日,那個質量月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保健流行「洗器官」   專家:洗得越勤髒得越快
泡水車車籍將加註記
香港消委會指隱形胸罩不適合皮膚敏感者
抗議物價飆漲  義大利全民明天將抵制消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