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建議以WTO機制解決對台貿易逆差

標籤:

【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4日專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報導,中國學者建議以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解決對台灣的貿易逆差;但也有中國學者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樣反而讓兩岸關係國際化,最高興的將是「台獨勢力」。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對台貿易逆差達三百三十五億美元,光是最近兩年半,逆差就達到九百六十三億美元。

報導說,中國研究經貿的學者周世儉指出,有部分人認為姑息對台貿易逆差是拉近兩岸關係的好辦法,但現在這種想法已經過時,這樣的貿易逆差規模將是中國難以承受的。

因此,周世儉建議,中國可以在世貿組織內以成員對成員的姿態,藉助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兩岸貿易逆差問題。

周世儉說,兩岸貿易逆差根源於台灣當局以行政命令方式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但中國卻未對台灣進口的產品設下任何限制。

周世儉認為,台灣對中國產品的限制違背世貿組織非歧視性原則,市場准入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一旦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請,相信世貿組織不會做出對台灣有利的判決。所以,未來兩岸經貿合作,應該按世貿組織框架下的規範辦理。

但是,研究兩岸關係的中國學者卻不贊同周世儉的建議。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研究兩岸經貿關係首先要看雙邊貿易的結構。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從台灣進口設備、原料和半成品,佔中國對台貿易逆差中的很大比例,也就是對台貿易逆差中的相當部分是台商,而非中國出錢和使用的逆差。

同時,殷存毅表示,對台貿易逆差迅速成長與台商在大陸投資的成長成正比,如果中國採取措施降低兩岸貿易逆差,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也將大幅下降,這難免對中國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殷存毅說,到世貿組織去告台灣,顯然不了解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台灣當局從二千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就一直試圖利用世貿組織機制解決兩岸爭端,就是想把兩岸問題國際化,中國豈能投其所好!

殷存毅認為,總體來看,兩岸經貿關係目前還屬於雙贏範疇,即使中國對台貿易有實質性逆差,但中國必須考慮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局,因為兩岸經濟關係愈深,對中國的「和平統一」就愈有利。

相關新聞
美專家勾勒遭核武恐怖攻擊夢魘景象
中俄貿易頻頻生變
聯合國貿發會:外資明年將擴大對亞洲投資
中俄將儘快結束俄加入WTO雙邊市場准入談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