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拉近了災難與人們的距離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艾編譯)很少有象南亞海嘯那樣的大災難如此牽動著人們的心弦﹐遠隔萬里的人們感覺就象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海嘯發生後的短短數個小時﹐遊客拍攝的錄像﹐互聯網上張貼的照片以及行動電話﹐就迅速地將此新聞帶進了大多數美國人的家庭裡。

美聯社報導﹐「全球化真的是讓天涯若比鄰了﹐」曾當過記者的密蘇裡大學的新聞學教授堅諾瓦-歐佛荷斯爾(Geneva Overholser)說﹐「很長時間我們就一直在說世界變小了﹐這個災難證明瞭這個事實。」

對於那些擔心親戚安危的亞裔美國人﹐以及身處恐怖災難現場的遊客來說﹐海嘯近在咫尺。但對於其他沒有任何牽掛的美國人﹐他們也以各種方式感受著海嘯帶來的恐怖感覺。

記者們得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通過便攜式電視電話和衛星小耳朵﹐電視記者一到現場就可以把電視畫面傳輸回總部。擁有攝影機的遊客都成了記者﹐很快就提供了他們捕捉到的巨浪沖刷海岸的圖像。每天都有更多的錄像發佈出來﹐把整個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NBC的『今日』節目就提供了馬來西亞兒童被海浪沖倒的畫面。

這跟三十年前沒有這些便利科技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那時﹐記者們不僅要想辦法到達現場﹐他們還得想辦法將故事送回總部。

美聯社前執行長劉易斯-保卡迪(Louis Boccardi)說﹐「舊的新聞觀念認為報導國內的一個死亡事件勝于海外的數百人死亡慘案﹐新的科技使得這種就觀唸過時了。」

如果這個海嘯發生在二十年前﹐「我們還是會報導它﹐沒錯﹐它會看起來像是一個大災難﹐但是看完後﹐我們可能會若無其事地去看超級杯橄欖球賽。」資深媒體評論家班-班狄克(Ben Bagdikian)說﹐「衛星視訊傳輸意味著﹐任何一個人拍攝到了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重大事件﹐都可以立即傳回美國。」

1976年發生在中國的唐山大地震奪去了大約24萬條人命﹐但現在大多數美國人都不記得唐山大地震了。而這一次﹐部份幸存者立即將他們的故事在網絡上流傳出來﹐讓其他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海嘯時﹐來自美國堪薩斯州托皮卡市的瑞克-方-費爾德(Rick Von Feldt)正在泰國的一個小山上度假﹐他把看到的景象寫在網絡上的博客日記中。

「如果你離海灘較遠﹐你就不知道退去的海潮回來得有多快。有些人被海浪給卷走了﹐我們只能恐懼地坐在那兒﹐看著海浪沖回來抓住人們的腳﹐將他們像小橡皮鴨一樣的丟到天空。大多數人都生還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沒能回來。」

行動電話和短訊可以和現場的人們及時聯繫﹐雖然這場災難使得許多受災者的手機服務停止了﹐但也有部份幸運的人們在他們的親人還未得知發生了什麼事之前﹐就已經用行動電話報了平安。

令人不忍卒睹的是﹐因特網成了尋人啟事的佈告欄﹐就像9.11之後貼在紐約中央車站的尋人啟事的電子版。

美國紅十字協會的發言人卡拉-邦特(Kara Bunte)說﹐媒體報導促使民眾立即採取援助行動。專家們認為民眾的立即反應也跟911事件有關﹐因為人們深深體會到重大災難所帶來的打擊。CNN執行長強納森-萊(Jonathan Klein)說﹐「美國觀眾已經意識到911之後的世界是如此的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之音:海嘯災區採訪紀實
海嘯經濟損害遠不及SARS
聯合國報告 台灣珊瑚礁 持續遭破壞
文章嫌歌詞太少罷唱“海嘯歌” 錄制不歡而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