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傷止痛多年 歐美銀行再度進軍亞洲金融市場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綜合報導)就在各國資金再次回到亞洲金融風暴之前水平時,曾元氣大傷的歐美各主要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療傷止痛後,再度表現出對亞洲市場的高度興趣。不過,經過上次教訓後,歐美商業銀行這次謹慎佈局,藉由投資入股等風險較低的方式,進軍亞洲市場。

根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摩根大通 (J.P. Morgan Chase& CO.)即有意收購在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深耕已久的渣打銀行 (Standard Chartered PLC.)約一成三股權,但雙方尚未進行正式磋商。渣打銀行還未對此發表評論。

此外,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打算複製與西班牙馬德里Banco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SA在墨西哥成立合資銀行的成功案例,未來12個月積極在亞洲地區尋求結盟夥伴。美國銀行發言人也拒絕發表評論。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與荷蘭ING Groep也傳出考慮入股中國北京銀行。

報導說,這些歐美大型銀行相繼傳出的結盟消息,部分是為了追上已在亞洲市場佈局捷足先登的花旗集團(Citigroup)與匯豐控股 (HSBC Holdings PLC.)。花旗集團去年第四季國際收益攀升25%,至17.7億美元,其中亞洲收益即攀升56%。

美國銀行相繼跨足亞洲市場也反映出美國國內市場成長潛力有限。反觀亞洲地區則充滿亮麗前景,尤其是消費者和企業放款。至於歐洲正面臨經濟成長減緩,消費者支出放慢以及銀行同業激烈的競爭。

新加坡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ervice)金融產業首席債信分析師Deborah Schuler表示,歐美銀行相繼跨國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跟著客戶走。客戶在哪,服務就在哪,哪裡像是有業務和客戶的地方? 答案就是就是亞洲。

歐美商業銀行在亞洲市場聚焦在如何在北京政府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及分行擴張政策下,將觸角往中國市場發展。

匯豐控股最近斥資17.5億美元,購入分行遍布全國的交通銀行19.9%股權。渣打也宣布買入天津一家新銀行19.9%。凡此種種顯示外資選擇入股已在當地取得營業執照的中小型銀行,謹慎佈局地雷處處的中國市場。

中國擁有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今年經濟成長預估仍達8%。根據美國銀行的經濟學家,此成長率是美國的兩倍多,英國的四倍,巴西的兩倍。 事實上,跨足亞洲市場已久的投資銀行也開始尋求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機會。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全球首大券商美林證券 (Merrill Lynch)今天將宣布和中國華安證券成立合資投資銀行。華安證券設立於2001年,註冊資本額為17億人民幣 (2.5億美元)。

一旦美林順利和華安證券成立合資企業,將可取得中國股票發行承銷業務。

此外,據傳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Inc.)也與中國東方證券 (Orient Securities Co.)洽談成立合資公司。

美國第三大券商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Inc.)已經在上月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未來可在中國大陸設立投資銀行合資事業,可望首次承銷中國國內釋股案。

不過,歐美各大商業銀行在亞洲佈局也面臨龐大風險。拿美國銀行來說,該行的疑慮之一,就是中國銀行的財務數字諱莫如深,充斥著錯誤的數據和造假的會計帳目。940127



相關新聞
金融改革 有待第2階段補強
香港經濟復甦步伐已經來臨
摩根士丹利獲評為最佳國際投資銀行
流向新興市場資金重回金融危機爆發前水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