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協助南亞重建 擬設台灣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國際救援陸續湧入南亞受災國家,台灣不落人後,除了醫療救助、物資援助、環境清理消毒外,依北市先遣小組的回報,中央及台北市政府都有意協助印尼Nias小島作災後復原重建,以台灣村方式,找尋台灣投資,重新建設該島,第二批北市救援隊將在近日內出發,前往印尼蘇門答臘島投入救災。

台北市政府昨天由秘書長陳裕璋主持賑災會議,會中由台北市搜救隊先遣小組報告,先遣小組包括北市消防局、衛生局、紅十字會、法鼓山六人,外交部、消防署及世界展望會人員隨行,12月廿8日抵達棉蘭,1月1日完成先遣任務返國,因此在先遣小組的報告中,才會同時包括了中央及北市。

陳裕璋受訪表示,第二批救援隊以醫療為主,前往蘇門答臘島救援,但也會與Nias地方政府連絡,確定復原重建的需要及可行性後,北市也會主動與中央連絡。

先遣小組報告指出,我駐印尼代表處人員因長期在雅加達駐地辦公,大部分人員是第一次到棉蘭,對現地環境不熟,無法掌握災區狀況,因此台灣人員進入救援,多需依靠棉蘭當地華人的蘇北留台同學會,及與當地軍方關係良好的印尼慈濟人員,而因印尼政府的保守,台灣救援隊成為第一個到達大亞齊市的國際救援隊伍。

先遣小組報告指出,國際救援及印尼政府只注意到單一災點如大亞齊市、馬拉不等,但基督教小島Nias卻無法獲得資源,該島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膚色較白,無治安問題,地方政府也全力支援配合,因此包括台灣中央及北市都有意在Nias,以台灣村方式,長期協助及支援重建該島,例如建設大量組合屋、房舍等,使該島能重建如同普吉島,再發展觀光事業。

在提供救濟物資部分,先遣小組觀察發現,因為宗教、飲食與風俗習慣不同,台灣傳統颱風災害搶救時的物資例如泡麵、米、蚊帳等,並無法符合災區需求,印尼為回教國家,食物中嚴禁豬肉,肉燥麵及含豬油的餅乾都不合適,甚至食物成分若標示不明確(需為英文或印尼文 ),災民即使拿到救援食物,也不肯食用。

因此先遣小組建議,救濟物資以金錢捐贈,由可信度高的非政府組織或政府組織接受後,在最近災區的現地採購,目前救急的物資應已足夠,但長期復建的物資仍缺乏,台灣的救援應分階段進行;秘書長陳裕璋在聽取先遣小組的報告後指示,涵蓋醫療、消防、重建等人員所組成的北市救援隊,在近日內儘早出發。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