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面面觀(一)

「什葉派新月」神話

人氣 118
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訊】(亞洲時報Pepe Escobar 德黑蘭撰文) 波斯灣擁有全世界75%的石油資源。什葉派佔該地區人口的70%。作為一種相信末世和革命的宗教信仰,再加上浪漫主義和絕望情緒的助燃,什葉伊斯蘭不可能不引起世人,尤其是在中東地區處於支配地位的遜尼派伊斯蘭世界的恐懼。

一個所謂的「什葉派新月」似乎正在形成。它從黎巴嫩延伸至呼羅珊省(Khorasan),其間橫跨美索不達米亞、波斯灣和伊朗高地。這個幽靈困擾著中東,或至少引起了遜尼派阿拉伯人,尤其是瓦哈比教徒的不安。美國一些保守派智庫也對它憂心忡忡。不過,實際情況比這種過分簡單化的公式複雜得多。

1000多年來,什葉派伊斯蘭就像是第四世界(Fourth World),總是遭到政治和經濟排斥,長期被邊緣化。

不過,現在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葉派終於獲得政治權利,巴林的什葉派也在積極爭取。他們在這些國家在人口方面佔多數。什葉派信仰是使他們團結在一起的黏合劑。不過,沙特的情況完全不同,什葉派只佔該國人口的11%,而且被當作異教徒打壓,被剝奪基本權利和自由。但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多久呢?

什葉派庇護中心-伊朗

從1501 年,也即薩菲帝國(Safavid Dynasty)建立起,什葉派信仰就成為伊朗的國教。而且,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其領導者大阿亞圖拉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成為歷史上首次接管國家權力的什葉派神職人員。因此,也難怪這次革命被什葉派視為其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亞洲時報在線》(Asia Times Online)曾在伊朗聖城-庫姆(Qom)報導過,對主要的長老「阿亞圖拉」而言,他們的最高使命,是要讓伊斯蘭的其餘部分回歸他們所認為的什葉派教義的正宗性和純潔性,永遠充當批判世俗的社會和政治秩序的革命力量。

不過,作為民族國家的伊朗,其地緣政治現實迫使它不得不採取非常複雜的外交政策。它處於阿拉伯世界、突厥世界、俄羅斯和印度的交匯點上;它是中東、波斯灣、中亞、高加索和南亞次大陸的重要轉捩點,介於裡海、波斯灣和阿曼海之間,距離歐洲和亞洲不遠。

德黑蘭的外交官雖然沒有明確說明該國的外交政策,但基本上是為反圍堵而制定的。而且這不只是因為後911時期美軍基地幾乎已將伊朗完全包圍。

伊朗與土耳其在中亞爭奪影響力,與沙特在波斯灣爭奪霸權,這也使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激烈競爭變得更加複雜。伊朗也與巴基斯坦爭奪在中亞的影響力。但在塔利班2001年被趕下臺之後,這種競爭勢頭減弱。不過,德黑蘭基本上把巴基斯坦視為親美的遜尼派地區大國。伊朗和印度的盟友關係並非一時半會兒就可以講清楚。

如果不瞭解伊朗宗教領導人背後的複雜關係,就無法與之打交道。他們對民族國家這個概念深表懷疑,因為它對建立穆斯林大同世界不利。

伊朗宗教領導人認為,民族國家只是什葉派信仰和純粹伊斯蘭走向最終勝利的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不過,要超越這一階段,就要加強民族國家及什葉派的庇護中心,也就是伊朗的力量。當什葉派信仰最終取得勝利時,西方的遺產-民族國家這個概念就會消失,先知默罕默德建立伊斯蘭大同世界的意願就會成為現實。

問題是,現實常常與這一夢想背道而馳。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上世紀80年代爆發的兩伊戰爭。薩達姆的伊拉克首先入侵伊朗;伊朗人奮起反抗-這是波斯人擊退阿拉伯人入侵的一個例子。不過,與此同時,德黑蘭也希望伊拉克什葉派以什葉派信仰的名義起來推翻薩達姆政權。但這種情況最終沒有出現。

其原因就在於,伊拉克南部什葉派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情緒更強烈,而且現在依然如此。因此,美國新保守派指責伊朗給伊拉克南部的遊擊戰爭火上澆油並企圖肢解它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復興黨打著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旗號整合伊拉克的理念仍經久不衰。伊拉克南部什葉派中幾乎沒人希望內戰爆發或伊拉克分裂。

明日預告:波斯灣的什葉派是否伊朗的特洛伊木馬?(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扎卡維向政府及什葉派宣戰
伊拉克清真寺遭自殺炸彈攻擊 10死21傷
巴格達郊區汽車爆炸  至少30人死
伊拉克新憲法草案協商結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