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熱衷上網會面臨危險

標籤:

【大紀元10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中文部2005年10月20日華盛頓報導)上網是青少年最熱衷的嗜好之一。如果現在我們讓時間停留在某個瞬間,那麼你一定會看到在世界各個角落有無數青少年正忙碌於網絡虛擬空間, 聊天、交換信息、發送Email, 或在網上流覽,查找資料。網絡的確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但是有時候也會把他們置於危險之中。

吉爾.門澤爾太太家裏的電腦發出了信號,告訴主人它正在接收短信。門澤爾太太知道收件人是她14歲的女兒,不過令她震驚的是發信人居然是個36歲的男子。門澤爾太太說:“那傢伙問我願不願意和他進行性交易,來換取金錢。”

門澤爾太太接受NBC電視台採訪時說,她假裝成自己的女兒給這個人回了信:“我和他交談了大概10分鍾。他想瞭解我女兒的一些私人情況。於是我也就隨機應變,和他週旋,然後我們報了警,20分鍾後他們就派人來了。”

警方給門澤爾太太的女兒身上裝了竊聽裝置,然後跟著她到一個快餐店和這名男子會面,並且當場以企圖猥褻和引誘未成年人的罪名逮捕了這名男子。

門澤爾太太說:“我女兒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她也很樂意和警方配合,因為她想阻止這傢伙以後向其他女孩下手。”

*利用網絡引誘青少年者大增*

但是這類利用網絡犯罪的人還有很多。約翰.沃甚是一位兒童權益活動人士、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創立了全國失蹤和受虐待兒童中心。他說,利用因特網引誘青少年是當今社會增長速度最快的犯罪行為之一。

沃甚說:“有線廣播公司、考克斯通訊公司進行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每5個孩子當中就有一個曾經在因特網上遭遇過有人試圖引誘她們。但不幸的是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報警。”

沃甚說,孩子們信任別人,好奇心強,急於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而進入網絡世界又是那麼容易。他們可以在家裏,在朋友家,學校,俱樂部,以及在網吧上網遊覽。他們還可以利用移動裝置,例如移動電話來上網。

不過,沃甚認為,儘管如此,父母仍然有責任保護他們的孩子:“首先我想告訴大家,不要有僥倖心理,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24年前,我的兒子遭到綁架後被殺害。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病態的戀童癖,我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受害者;我想說的第二點是,作為家長,請你們一定要敞開溝通渠道。不管你的孩子是10歲,還是18歲,一定讓他們知道你的想法,告訴他們,孩子啊,我真的很愛你,所以你必須學會自我保護。”

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家長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因為他們成長的時期還沒出現因特網。不過沃甚建議他們應該加強自己的電腦知識,熟悉孩子們上網聊天時使用的術語。

沃甚說:“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網絡術語。比如說POS,意思是我爸爸媽媽盯著我呢,或者是P 9/11。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這些特殊的詞彙,這樣才能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做甚麼。家長應該告訴他們不要隨便把個人資料洩露出去,不要把你的地址,你上甚麼學校,你的電話號碼等這些資料告訴陌生人。”

*家長監督孩子網上活動非常重要*

沃甚說,監督孩子在網上的活動對於保護他們的安全非常重要。不過,美國全國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的施瓦茨說,很多父母並不瞭解甚麼才是正確的方式:“我們曾經召集過一些家長,瞭解他們是否監督孩子的網上活動,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你問他們用甚麼方法來監督孩子們的活動,很多人就會舉例說他們會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等等。其實這根本算不上是監督。這樣做根本沒有起到和孩子交流的作用。因此我們建議家長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向他們學習。”

施瓦茨說,全國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因特網的安全問題:“我們撰寫了一本宣傳手冊,叫做『為兒童創造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這本冊子現在已經流通10年了,我們還在不斷地增加內容。 技術更新也帶來了新的威脅。 我們的網站www.cybertiponline.com為家長和學生都提供了有用的資料和消息來源。”

美國國會將6月定為因特網安全月。全國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也展開了一項教育民眾的項目,主要目標是學生。施瓦茨說,孩子們離開了課堂,尤其是在暑假會在網上消磨更多的時間,因此讓他們懂得網絡世界的規則以及網上流覽可能會造成的危險至關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購物網站 月入70萬
「網絡成癮症」知多少
瑞芳警方依IP追人逮捕藏匿年餘的強姦犯
香港網上拍賣虎皮遭扣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