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大陸客來台觀光 阿里山魅力無法擋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九日電)阿里山在中國大陸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以日出、雲海、森林、晚霞、登山鐵路「五奇」而聞名,阿里山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再加上四季不同的景色,成為中國大陸觀光客指名必到的景點。

中國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昨天以中國旅遊協會會長名義,帶領「大陸赴台旅遊考察團」來台考察,行程之一就是參訪阿里山。阿里山海拔兩千兩百七十四公尺,然而世人所稱道的阿里山,其實並沒有「阿里山」這座山。

阿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文華指出,所謂的「阿里山」,是指由石水山、大塔山、萬歲山、祝山、尖山等十八座山巒構成的山脈群,並沒有一座山的名稱叫「阿里山」,阿里山的由來,相傳鄒族原住民勇士「阿里」上山打獵,無意中發現的,因此以「阿里」為名。

阿里山鄉是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面積四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但人口數僅六千餘人,只佔全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一點五左右,境內有五個平地村、七個山地村,是台灣鄒族原住民的大本營,地廣人稀,聚落分散是阿里山鄉的主要特色。

日據時代,阿里山分為三十五個番社,由特富野汪姓頭目為首管理,直到民國十二年才隸屬於台南州嘉義郡,設置嘉義辦事所,此後為開築阿里山鐵路及伐木,才有平地人遷入居住,民國三十五年設置吳鳳鄉公所,民國七十年間為了打破「吳鳳神話」的迷思,才改名阿里山鄉。

阿里山是本省三大原生林之一,林地面積廣達三萬餘公頃,是台灣森林寶庫,其中以扁柏、紅檜、華山松、鐵杉等林木為主,整個阿里山鄉涵蓋熱、暖、溫、寒四個林帶,因此林相豐富,日人為開發林場開闢阿里山森林鐵路,也是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開發於清光緒末年(西元一九○四年),當地空氣清爽、夏季氣溫較平地低攝氏十五度左右,日據時代起就是日本皇族的避暑勝地,先總統蔣公也曾多次上山避壽,山上建有貴賓館,也就是後來的蔣公行館,目前已開放參觀。

森林遊樂區內膾炙人口的景點頗多,除了阿里山「五奇」以外,還有三月間的櫻花季、台灣一葉蘭保護區、姊妹潭、高山植物園、高山博物館、慈雲寺、受鎮宮、三代木、象鼻木、祝山觀日出、對高岳等景點。

阿里山西北麓有豐山風景區,是新近的觀光後起之秀,著名風景點包括花崗水上青、蛟龍大瀑布、石夢谷、仙樹抱石、千人洞、蛇樹下蛋、萬根樹、石鼓盤瀑布群、石龜望月、竹林仙壁、梅花嶺等,風景之奇與美,贏得「阿里山明珠」封號。

阿里山西南麓,有因保育(魚固)魚而聞名的達娜伊谷風景區,當地是鄒族古老部落之一,隸屬山美村,因族人為保育水源與溪中水族,自行奉獻家族漁場,日夜巡守保護而聞名,風景區內綠蔭扶疏,一年四季百花盛開,溪中魚蝦成群,令人嘆為觀止。

阿里山南端的里佳村,也自成一風景區,區內有四個登山口、二十五處景點,較著名的景點包括:烏奇哈大瀑布、天地眼、風流洞、蘭花山、一線天、密谷瀑布、嚼嚼斯原始林、象山、多陽山等。

阿里山北端的來吉風景區,有鄒族人的聖山「塔山」、斯比斯大斜壁等景點。此外,樂野的茶園、明日葉;新美的達鼓布奴溪、遺址文化;茶山的天然火洞、石灰岩洞穴、蝙蝠洞等,都是值得一遊的風景據點,但是大陸團並未安排這些遊程,也使得大陸觀光客暫時無緣一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