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詩人的吶喊:蔣品超《呼喚英雄》

安田

人氣 12
標籤: ,

【大紀元10月29日訊】(安田先生在蔣品超新書發佈會上對《呼喚英雄》所作的評論)

很高興,蔣品超的詩集發表了。今天主要想談談對於他的詩歌的一些認識。從本質上來說,我對於詩歌的寫作,和品超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為此也有過爭論,但恰恰是從一個不同的流派的方向,更可以發現他的詩歌作品中的耀眼的光芒。

在我的小說《天安門情人》發表以後,品超來email跟我探討詩歌的問題。當時並沒有以為怎麼樣,只是一般的討論。但從此就知道有了這麼一位孤獨地在海外為了中國的新詩發展而默默耕耘的詩人。從那以後,我對於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關注。在他的詩作中,我看到的是對現實主義寫作的繼承和發揚光大。

每一個成名的詩人,必然有一首成功的代表作。這樣的作品,體現出的是詩人嫻熟的技法,成熟的思想,以及自己世界觀的淋漓盡致的表達。在我的心目中,品超的《呼喚英雄》無疑是他成功的代表作。這首發表於2002年1月的作品,是針對在大慶的石油工人遊行反對中共特權的剝削而寫的。我被這首詩吸引,出於偶然。因為同業的另一位作家,出了一本書:《呼喚英雄》,我在google上搜尋,竟然發現了品超的同名的詩。

這首詩的第一句,就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

人不站起來
怎麼會有崇高

很難想到,今天這個世界還有追求崇高的人吧?但是詩作中詩人這樣的質問正是詩眼所在:英雄只有英雄才會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而詩人在這首詩的後面一連串的反問句,排山倒海一半,發出了對今日中國社會的質疑:

是甚麼造成大批大批的官僚
為所欲為
明目張膽
東倒西倒
是甚麼招惹城鄉遍地的百姓
呼天搶地
淚水滔滔
無依無靠
是甚麼致使那麼多思鄉念親的國人
甘願避開生他養他的國土
去做一個偷渡客
像無頭的蒼蠅
即使沒有目標
也要在異國的土地上
忍受軍警的緝拿
顛沛流離東躲西逃
不惜將寶貴的性命丟掉
是甚麼招致成千上萬的學子
學問滿抱
卻像乞丐一樣
宿路邊
住街角
衣食無討
工作難找
是甚麼讓那麼多在崗的職員
身在曹營
心在楚漢
苦悶不安
人心渙散
這山望著那山高

詩句如刀,品超的這首詩無異是現實主義詩歌的典範。他以現實主義寫法的鋒利刀刃,把中國社會悲涼現實展現得淋漓盡致。

提到現實主義寫作,許多人不會陌生「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樣的話。所謂現實主義,所表達的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研究,是對社會真實的表現,決不是跟從現實政治的糊弄粉飾太平,製造矯揉造作的幻覺。一個現實主義藝術家,如果沒有犀利的眼光,看不穿社會的本質,就不可能在批判現實時迸發出擲地有聲的力量。而品超的《呼喚英雄》,就像一塊金剛鑽紮在一塊頑固的鋼上。喜歡音樂的人,沒有不知道重金屬搖滾的,品超這一首詩,無疑就是現實主義詩歌中的重金屬搖滾,從見到的第一天,我就非常喜歡。

這樣的感覺不僅僅來自於他的內容,更來自於他的音樂一樣的節韻。在這一點上,我和品超有著強烈的共識:詩歌,決不是散文短句。反觀當今中國詩壇,把散文短句當作詩的人多如牛毛。而真正能夠把詩歌寫出音樂的美感,才是真正的詩人。對此,我和品超是絕對的同盟。而品超的《呼喚英雄》,在音律上也是非常成功。不僅僅有著琅琅上口的韻律,而在韻律的轉換上也極其自然,沒有人工填做的痕跡。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詩人的寫作技法在2002年已經完全成熟。所以,到今天,品超能夠在中國的詩壇有這樣的地位,也就毫不奇怪了。

品超堅持現實主義的寫法,無疑與他的經歷有關。六四時,作為一名大學講師,品超因為支持學生而被中共關押經年。這樣的經歷,許多人都曾經有過,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不遺忘。好了瘡疤忘了痛,正是中國文化中的垃圾之一。而品超無疑屬於不願忘卻的一員。如果說六四到今天,還有遺產,品超的詩無異是其中之一。當品超在獄中的時候,為自己的經歷寫下了《傻事》,當時的警察們肯定想不到這個被他們打得頭破血流的講師會成為中國詩壇的一道風景。但即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詩人還不忘了告訴自己的女友:

梅,他們打了我的難友
是打他的嘴巴
他的血殷紅的從嘴角滴出

詩歌告訴我們,六四後,中共的司法系統就是這樣的對待學生的。根據我的瞭解,這樣的情況在北京以外的地區非常普遍。

我曾經以為現實主義的詩人,是後天培養的。而像浪漫主義者是天生。但在品超的這首詩裡,我看到的是一個天生的現實主義者。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中國古代文人的一貫傳統。即使在那樣惡劣的監牢裡,詩人也忘不了其他人。這也是為甚麼,詩人在最後會說:

梅,我知道自己錯了
可是我禁不住
我知道那是傻事
可是擺不脫它的引力

如果說,這首詩的寫作技法多少還不盡完美,有些直白,但到了後來品超的關於六四的作品裡,已經完全地成熟起來。比如,《六月》,在這裡,品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現實主義寫作中。他用大量的意向,充分地調動著讀者的想像力:

游動的魚群
在海底揭示船隻顛覆的真相
詭秘的海盜
用鋼叉扼守暗夜掠奪的隱情

看看詩人筆下,「六月」之後,中國社會就是這樣一幅畫面,如此抽像而真實!緊接著作者禁不住以極其精煉而概括的言辭飽含憤怒的問:

是誰的鐵掌遮蔽了滿天滿地的繁星
是誰的斷臂撬動著老朽殭滯的車輪
是誰的屍首壓垮了草長鶯飛的早春
是誰的骨灰餵養著苟延殘喘的性靈

詩寫到這樣的境界,才是站在了現實主義的制高點。詩人已經不再滿足僅僅告訴讀者真相,而是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

有人說,現實主義是一種容器,甚麼東西都可以裝進去。如果僅僅這樣,任何人的寫作都是現實主義的了。顯然,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詩人,不僅僅是容器也不僅僅是攝像機。對現實的思考,才是他的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在詩人關於六四的詩作《六四是一座圍城》裡,詩人感歎道:

我的智慧是瘖啞的鈴聲
沒能敲響這沒落時代腐朽的文明

真的這樣嗎?至少,我已經從詩人的作品中得到了許多的有益的啟發。

蔣品超被譽為「六四」詩人。而我的《天安門情人》是唯一寫六四的長篇小說。六四對我們個人的人生造成了極其巨大的影響。可以說,六四改變了我們生命的軌跡。但是作為一個作者,一個作家,寫作絕不應該被一起事件限制住——即使是「六四」——這也是為甚麼我計劃寫作其他主題的原因。而品超的詩集,無疑已經超脫了六四題材。

在後來他給我的介紹中,我對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早在2001年,網絡在中國的詩壇剛剛流行起來,品超就從洛杉磯登陸大陸的詩歌網站,引爆了一場關於「是語言創造了甚麼,還是甚麼創造了語言」的詩歌理論的爭論。牽涉其中的許多人,現在都已經成了中國大陸詩壇的佼佼者,比如沉浩波、於堅等。品超對此描述說,那是一場「靈與肉」的爭論。在中國大陸那樣的環境下,雖然有楊春光這樣的後現實主義的詩人堅守著良知和道德陣地,但更多的是故意或者無意麻木了自己的詩人,落入虛無主義的境地。比如韓冬的《大雁塔》,成一時之詠,但本質上宣傳的卻是人生無常,虛無實用主義。在那裏,除了對於崇高的嘲諷,再也沒有其他的價值。這就是品超和他們發生「靈與肉」的爭論的大背景。實際上這已經超越了詩歌的爭論,這是六四精神的繼承與否的爭論。在這本詩集中,品超對此有專門的文章介紹。

得悉他這樣的經歷以後,我比較感動的是他能夠如此地堅持自己的理想。而正是這份理念的支撐,才讓詩人發出了「關注民生」的吶喊!這場歷時一年多的詩壇大討論,引發中國詩歌在一定程度上的變革。但品超的努力注定是悲劇的結局。在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下,他所作的如同蚍蜉撼樹。但他寧願做一個有雄心的蚍蜉。

在這本詩集裡,我們還可以見到許多關注民生的作品,比如:《姐,那不是人民幣增值,那是經濟危機啊》,《農家女》,《我的心如此難安》。這一系列的作品,無一不是對於社會現實的關注。現在中國大陸當局總說「關心弱勢群體」,作為詩人,品超在幾年前就已經寫出了許多這方面的作品。我們不能不說他是一個有遠見的詩人,這也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大詩人所必然具備的素養。

縱觀品超的詩集,無處不體現著一個現實主義詩人對於人類社會的深刻的理解以及反思。顯然,他是繼承了杜甫一脈的中國現實主義寫作的詩人。而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遠離中國大陸十年的美國,依然有著這樣敏銳的觸覺,能夠及時抓住中國社會的脈搏。而今天,他的詩集終於發行,這是洛杉磯中文寫作圈的一件幸事,我也相信,以品超的才華,他必將成為中國現實主義詩歌流派的一面旗幟,他的寫作觀點,也一定會成為中國詩歌界的一面風向標。

July 23 2005@(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知青消夏晚會」
中山高泰安休息站  爵士音樂會浪漫異國風
話說網友蔣品超
洛杉磯九評研討會紀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