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用貿易擴張影響力令美不安

標籤: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三日專電)中國運用貿易手段及出高價碼競標能源及其他資產,顯示其力圖成為霸權的欲望。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分析指出,中國試圖成為全球貿易及投資主導力量,令美國政府愈來愈不安。

分析指出,由於布希政府本身在貿易政策的推動上步調趨緩,而且也面臨國會中高漲的保護主義氣氛,北京在貿易方面不擇手段的激進做法,甚至不惜與一些聲名狼藉的國家打交道,讓美國感到威脅日深。

美國副國務卿左里克最近在紐約的一項演說中就指出,中國與一些問題嚴重的國家打交道可能有嚴重的後果。然而,中國的官員卻強調,北京無意與美國爭鋒,它的貿易及投資目標是為了支撐其外銷導向的經濟,必須鞏固能源及原料的供應。他們指出,中國遵循美國的指引加入國際經濟體系,而現在中國做出了成績,美國作為指引的導師不應卻因此而感到憂慮。

分析指出,基本上,中國仍是個相對上封閉的經濟體。它並不容許資金的自由流通、限制在汽車、電訊及金融方面的外來投資,同時人民的遷徙也受到限制。不過,它在國際貿易方面締結約定卻相當爽快。過去兩年之內,它與東南亞的十個國家締約,逐步降低關稅。相對於華府對外貿易條約談判的諸多考慮,北京的明快讓它佔了相當的優勢。

北京以貿易作為爭取邦誼的手段收到相當的效果,以澳大利亞為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二零零三年底在澳大利亞國會演講,強調貿易與合作,受到熱烈的迴響;而布希仍一味的談反恐與對伊拉克的戰爭,當然難獲青睞。

美國官員指出,中國為了達到鞏固能源及加強經貿合作的目的,並不在乎打交道的外國政府的人權形象。左里克八月份訪問北京時就曾經提出:從長遠來看,北京與這些滅族的劊子手及將國家整得一塌糊塗的人打交道,能有什麼好處?他同時也指出,中國若想運用貿易手段迫使美國出局,必然會招致反作用。

分析指出,胡錦濤自二零零三年掌權以來即推動「經濟外交」,運用中國的經濟誘因來鞏固其邦誼。在二零零四年的夏天,胡錦濤曾邀集中國的駐外大使,共商對開發中國家的策略。

為了推動貿易與投資合作,中國逐步取銷其市場障礙,也促使其他國家採取同樣的做法。過去十三年裡,中國將平均進口關稅由百分之四十三點二降至百分之九點九。進口關稅的降低也有助於其出口產業,因為中國的出口產品有百分之六十仰賴進口的原料。

雖然中國政界及學界人士都強調,美國無需憂心中國經濟的崛起,因為中國的崛起對多方都有利,尤其是美國公司。

不過,許多美國國會及業界人士並不做此想。他們指出,中國不僅傾銷許多仿美國名牌產品,而且藉著操縱匯率增強其產品的外銷競爭力。美國政府官員也表示,他們懷疑中國和俄羅斯有意迫使美國勢力退出中亞。

相關新聞
雙十國慶日
凌未風: 中國政府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滲透
章天亮:李敖的神州馬屁之旅
聽眾談中國的上訪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