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人口販賣活動有增無減

標籤:

【大紀元10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科爾本2005年10月5日曼谷報導)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家正在加強努力打擊販賣婦女和對婦女施暴的犯罪行為。但是,有關專家警告說,人口販賣活動有所增加,而且愈演愈烈。

*政府有義務保護婦女*

自從聯合國1979年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來,已經有幾十個亞洲國家政府批准了這項公約,並且通過了保護婦女的法律。

但是這個星期在曼谷召開會議的9個亞洲國家政府的有關專家說,要執行這項公約,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加拉格爾是預防人口販賣亞洲區域合作組織的負責人。她說,批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使政府負有保護婦女的責任。

加拉格爾說:「這項公約禁止販賣人口,要求國家採取某些措施以消除人口販賣行為。那意味著,各國有法律義務要這樣做,這不只是因為這樣做很好。」

*國際犯罪集團主要收入來源*

但是有關專家說,儘管有新的法律,人口販賣活動仍然在增加,因為這是有組織的國際犯罪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

加拉格爾說:「所有跡象都顯示人口販賣有所加劇,暴力事件也有所增加。我們目睹更多的受害者,我們看見人口販子更加專業化。我們也見到有組織的犯罪集團在增加。我認為,很顯然這個問題正在惡化,絕對沒有緩解。」

*每年有70萬婦女兒童被販賣*

聯合國說,全世界每年被販賣的70萬婦女和兒童中,有25萬來自東南亞地區。其中大多數婦女和很多兒童被賣作性交易。

亞洲受害人的大多數來自一些最貧困的地區-比如緬甸、柬埔寨、中國南方的雲南省、菲律賓以及越南。他們中大多數人被賣到較富裕的地區,例如日本、香港和馬來西亞。

人口販賣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為被賣的婦女通常不能返回她們的家鄉,而且經常還帶來其它問題,比如吸毒。

*菲律賓致力履行公約*

韋爾索薩是菲律賓婦女角色全國委員會的執行主任。她說,菲律賓政府正致力於履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所規定的義務。

韋爾索薩說:「我們制定了一項打擊販賣人口的全國性戰略計劃,這是一個六年計劃。它包括預防、保護、執法、起訴、搭救、遣送回國、康復以及家庭團聚等各個方面。」

菲律賓也加強了保護婦女免受家庭暴力的法律。

韋爾索薩說:「根據這項法律,長期遭受虐待的婦女有權進行正當自衛。”

*改變受害者待遇*

貧困國家在執行反人口販賣法時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執法官員把被販賣的婦女當作罪犯來對待。

哈米達是孟加拉國的一個法律援助和人權組織的創立者。她說,她的國家正在設法改變這種情況:「孟加拉國有一個與訓練執法人員有關的項目,使執法人員在性別方面更加敏感,以懂得如何對待遭到販賣的受害者,並且把受害者和人口販子區分開,因為一直有種趨勢對受害人和人口販子都定罪的趨勢。」

有關專家對孟加拉國的這類努力表示稱讚,但他們同時指出,改變陳舊的觀念要比通過法律更加困難。要確保婦女得到更多的公平待遇並保護她們免遭暴力傷害,仍然是個長遠的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本新法例打擊人口販賣
參加諾曼底紀念活動 英工黨領袖登上世界舞台
美中防長激烈交鋒 「印太新趨同」遏制中共
Shein在西方擴張 遭遇多重障礙和抵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