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瞄中國陪讀大軍 為子成龍不惜代價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訊】中國大陸有有兩億多中小學生,為了擠進名牌大學,中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勢必面臨激烈的考試競爭。為了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陪讀媽媽、陪讀爸爸、陪讀爺爺、陪讀奶奶……成千上萬的父母、祖父母匯成的「陪讀大軍」在國內各地悄然產生,而且數量不菲。

據新華網報導,在呼和浩特市機場路附近的鴻德國際學校周圍,就住著上百個「陪讀家庭」,形成「陪讀村」。陪讀村的居民大都來自內蒙古各個旗縣或者邊遠的農村,他們中既有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不乏年過花甲的老年人。

陪讀村裡每天都上演著一個個「盼兒成龍、盼女成鳳」的故事。為了讓子女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空間,為了孩子能成才,一些家長不惜放棄自己的發展機會,甚至辭去穩定的工作,捨棄豐厚的收入來陪伴孩子。

47歲康大姐來自內蒙古中旗的一個小鎮。為了保證女兒能考上大學,康大姐在同丈夫商量後,從女兒上高一開始,便辭掉了薪水不錯的工作來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為孩子提供「後勤保障」。丈夫則在家鄉掙錢供養她和孩子。

康大姐說,現在她每天的作息時間完全圍著女兒轉,按照學校的時間表起床、做飯、休息。康大姐每天的生活是眾多的陪讀父母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唯一的心願就是把孩子培養成才。

67歲的李老太太來自內蒙古中旗,是過來陪孫女的。她說,一家人的錢都給孩子花了。一年的學費就得5700元啊。另有一位來自烏蘭察布市後旗農村的人家,為了節省開支,娘兒倆吃的米和面都是從老家背來的。

然而,「陪讀」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陪」得起的。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陪讀的成本是一項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他們這些家庭每月的收入並不高,如果一位家長陪讀,收入又會減少一半,基本上會使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陷入困境。

而為了孩子,他們幾乎是節衣縮食。儘管如此,家長還是咬牙堅持。他們普遍認為,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就業壓力大,孩子若考不上大學,今後很難立足社會。現在咬緊牙根,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然其中也體現出父母之間的攀比心態。

社會學專家認為,父母陪讀,實際上是父母對子女學校教育過程的過度參與;陪讀雖然可能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會削弱學校教育的功能,而帶給學生的則更多的是負面影響。中學時代正是人格形成和個性發展的時候,孩子和父母住在學校外面,就會減少和同學接觸的機會,從而容易養成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導致與同學關係的不融洽,甚至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線上幼教學習網 伴讀好夥伴
〈採訪後記〉 
 幼教學習網 近年來才盛行
伴讀五年不缺課 嘉義大學頒給母親全勤獎
速食感情? 中國高校異性陪讀成時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