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對胡耀邦的機會主義紀念

劉曉波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21日訊】黨魁胡錦濤親自提議紀念已故總書記胡耀邦九十冥誕,由於胡耀邦名字是八九運動和政治改革的主要象徵之一,所以,胡錦濤的提議曾遭到政治局9名常委中的4人反對,但胡錦濤力排眾議、拍板定案。然而,中共高層仍然心懷戒懼,表現得首鼠兩端,為這一紀念活動設置了重重限制。

紀念活動選擇在18日而不是胡耀邦誕辰的20日,就是為了讓胡錦濤本人有藉口不參加紀念大會——他正在韓國參加APEC峰會,使紀念規格降低;紀念規模也由2000人縮小到300人,並不邀請一些黨內的開明元老出席;這樣還告誡胡耀邦家鄉湖南瀏陽的官員不要過於高調,致使瀏陽地區決定取消大部份活動,也不舉行剛剛完工的胡耀邦陳列館的開館儀式;

紀念顯然有為冤死的胡耀邦恢復名譽的意味,但又不敢觸及鄧小平的錯誤和六四慘案,只是重申1989年鄧小平定調的評價,曾慶紅的講話對胡耀邦的評價,與十六年前追悼會上的評價一字不差;

對關於胡耀邦的出版物進行嚴審,只允許出版按照官方標準寫出的傳記,而不允許真實記錄胡耀邦生平的傳記(如陳利明所著《胡耀邦傳》)在大陸出版;對紀念活動的報導實行統一口徑的嚴控,嚴格限制境外媒體對已經退休的黨內開明派(如李銳、林牧等人)的當面採訪。

毛澤東和鄧小平可以一言九鼎的強人時代過去以後,後強人時代的獨裁政權的基本特色,就是在重大政治決策上的進退失據、首鼠兩端,江澤民時期如此,胡錦濤上台以來亦如此。

2003年,是胡溫上台的第一年,提出新三民主義的「親民路線」,關注兩極分化和社會公正,特別是對「孫志剛事件」和SARS危機的處理,胡溫曾經給外界以開明印象。一時間,「胡溫新政」美譽,充斥海內外媒體。

然而,2004年,「胡溫新政」突然變臉為「毛式舊政」。胡錦濤提出政治上要向朝鮮和古巴學習,嚴厲打壓底層維權、民間信仰、異見人士、自由知識界、維權律師、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其嚴厲程度遠甚於江澤民時期,政治嚴冬籠罩中國大地。於是,「胡溫新政」變成破碎的輿論泡沫,國內外輿論對胡溫政權的惡評如潮。

2005年,胡溫政權為扭轉日益不堪的政治形象,玩起了「首鼠兩端」的雙面把戲:一方面,「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在黨內、在民間淪為「性教育」或「保鮮」的笑柄,另一方面,胡溫政權又提出「和諧社會」的口號來彌補;一方面為趙紫陽先生舉辦喪事,另一方面又在國內媒體上封殺趙紫陽的名字,在喪事期間大面積地嚴控所謂的「敏感人士」;一方面政治嚴冬從未出現任何回暖的跡象,另一方面公開發表第一個《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並紀念胡耀邦。

有人評價說,胡錦濤走的是中庸路線,既反極左也反極右,既反倒退也反對激進。而事實上,國內外致力於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力量,很少有人主張激進的政治改革,而大都堅持漸進改革的路線,然而,即便是最溫和的政治改革主張——啟動黨內民主——也不被現政權接納。

所以,胡錦濤的執政底色,與其說是穩健的「中庸之道」,不如說是固守跛足的「穩定第一」。紀念胡耀邦,與其說是開啟政治改革的徵兆,不如說是為鞏固權力而對亡靈的機會主義利用。

2005年11月19日於北京家中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耀邦親友無人發言 曾慶紅迴避焦點
中共紀念胡耀邦座談會低調閉門舉行
布什訪華 異議人士及上訪者被監視
胡平:偉大的容忍-- 論胡耀邦精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