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課程作橋樑深耕中華文化於主流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第39屆全美外語學會年會,日前於紐約召開,南加中文學校教育發展委員吳德偉,全美聯合總會前總會長修建虹、前副總會長楊賢怡,電腦/教材發展委員會召集人簡大森,南加中文學校聯合會會長陳可珍等人參加11月18至20日的年度大會。陳可珍表示,今年與會最大收穫為,在此次大會目錄封面使用了中國臉譜,及在三天行程中安排各方面中華文化學習課程,顯示中文已被主流重視的訊息;AP中文課程在主流高中較其它日、俄語成長4倍,而與中文學習時代之新浪潮結合一起。
  
自去年與會後帶來了在AP中文課程及考試的大突破,即繁簡體字的併用,確定AP中文考試方式為用電腦之輸入,整個考試時間為3小時,包括讀、聽、書、寫。陳可珍表示,因在主流中文教學大部份用簡體,而使傳統中文學校非常憂心,如今繁簡體字的併用,免除了傳統文化被消失殆盡之憂慮。電腦輸入之考試方法,解決了漢語拼音、注音符號使用上的爭執。
  
過去早期,一直為中文教學所遇到之瓶頸,即小朋友學習中文的動機所困擾,在幼稚低年級班,學習成績及熱誠都非常好,但隨著年齡層的遞增,學習人數反而遞減,他們認為學中文沒有遠景,或到高年級以課業繁重為藉口,但目前形式的改變,不需和孩子講太多,只要提醒他們現今中文學習是一種世界的趨勢,就能得到他們的認同。AP課程的重視,提升了中文教育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效果是重要要素。
  
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由大陸來美之人口增多,使原來大部份來自台灣的從事中文教育者,面臨一個抉擇,教學使用「繁﹙正﹚體或簡體字」、「注音符號或漢語拼音」?過去在SAT2中文對此皆可包容,在沒有甚麼干擾下度過有一段時間,但近來許多大陸來之移民家長要求簡體教學,若AP課程再使用簡體字則對傳統中文教學是一個太大之衝擊,去年年會的突破讓大家鬆了一口氣解除了危機感。
  
但是一個最重要的,需要大家思考的是「在海外推動華文教育的意義」,陳可珍表示,AP課程不能代表華文的全部,不能以AP課程的潮流為教育走向,那將會犯嚴重錯誤,但可以在AP課程帶動下,可以將傳統僑校在外語教學內在佔一席之地,使中文在主流具帶動性。AP課程為一個橋樑,掀起主流對華文教學之重視。
  
在此次開會有關中文研討的課程中,包括了中華傳統文化、語文、傳統僑教教學方法的探討,書法在美國學校的教導等,可知今年為對中文及中華文化另一層面的重視,也體現華文教育在主流的生根、普及及昇華,未來也縮小了與主流銜接之距離,這是值得鼓勵,陳可珍表示,如今有這個大環境應因勢利導共同努力。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外中文教育新目標﹕推動中文成AP課程
因應AP考試 探討融合華語教育
維州選修AP課程學生大幅增加 但分數下降
美西黃埔親友慶建校百年 守衛中華民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