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導選聘改革

吉林大學45名博導「下崗」

標籤:

【大紀元11月3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為了改善「博導終身制」所造成的弊端,提昇高校教育和學術水平,繼今年北京大學廢除「博導終身制」改革,吉林大學11月底也進行了一場「博導」選聘改革,在吉林大學引起了一場地震,在地震之後是否能落實改革,也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打破「博導終身制」慣例

繼今年7月初北大廢除博導資格終身制,據新華社報導,11月底吉林大學45名「博導」在新一輪選聘中「下崗」,失去招收一下屆博士生的資格。「博導」除了代表一個人在學術上的造詣外,更代表了一種很高的榮譽,是高校教師中除院士外身份最高的象徵。這次吉林大學的「博導」改革主要突破了「博導終身制」的慣例。

吉大化學科學院部分教師認爲,改革像深源地震,在深層次對每個人造成了强烈震撼。對每個人都有警示作用。地學部博士生導師徐學純認爲,改革說明,「博導」今後必須注重科研成果和水平。要當好「博導」,培養出合格的博士生,自身的水平和成果更要上去。人文學院青年教師王秋彬則認為,改革制定了明確具體的量化指標,對年輕教師有很强的激勵作用。

依選聘標準看誰留誰走

今年4月底至11月初,吉林大學對全校所有博士生導師進行重新選聘,這次的大整頓,不預設博導人數,按理工農醫和人文社會科學2大類制定選聘標準,達標者聘任爲「博導」;不達標的現任「博導」必須「下崗」。

吉林大學新出台的選聘細則針對時下「博導」的弊端做了以下要求:「博導」必須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正在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或主持其他有重要價值的項目;有必要的科研經費;近五年來的科研成果、學術水平在國內居本學科前列。

新任「博導」必須具有博士學位;應承擔過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年齡55歲以下的教授應每年講授一門本科生課程;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研究生的輔助人員。

先廢「博士點終身制」

有評論指出,要革除「博導終身制」這項「非正式制度」的弊端,根本須支解其背後支撐這種習慣的「正式制度」,才能清除累積其上的種種弊端。而支撐這個非正式制度的「制度」正是缺乏嚴格逐出機制的「博士點終身制」及「教授終身制」。

高校招生的博士點數量,似乎從不會減少,一直在增加;許多學校,為申報博士點高薪聘請或借來一堆名師,可那些名師離開後,博士點卻依然保存。

副教授和講師能直升博導,為何不能當教授呢?在某些西方高校中,一個系裡甚至只有一個教授,副教授博導的出現事出必然;而在國內,教授人滿為患,能上不能下。與其大量提拔那些不能當教授的副教授和講師做博導,不如先淘汰掉那些不能做博導的教授。

其實華中師大和武漢大學幾年前就實施了這種改革,當時也曾傳為改革佳話,可效果如何呢?這兩個痼疾不除,所謂的廢除「博導終身制」將沒有什麼意義。@(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款北京高校徵婚 學生怒撕徵婚廣告
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遭遇最强「寒流」
教育亂收費 中國四百多高校斂財
吉林教師勾結 高價賣農村考生錄取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