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外交? 胡錦濤訪德送10億歐元大禮

標籤:

【大紀元11月7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8日起展開歐洲訪問之行。就在他啟程前有消息傳出,西門子公司預料在胡錦濤訪德時獲得總值10億歐元的高速火車訂單。此前胡錦濤出訪朝鮮、越南時也有廣撒金錢加強外交的動作,有報導指出,中共承諾向朝鮮提供20億美元、向越南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

德國今年9月舉行大選後出現政權更替,基督教民主聯盟(聯盟黨)主席梅克爾將擔任下屆總理,連續擔任德國總理七年後,施若德正式宣佈不在政府任職。

胡錦濤10日起將訪問德國4天,除會見現任總理施洛德外,也將下任總理梅爾克等德國政要外會晤。德國「世界報」引述業界消息人士指出,西門子預定出售中國60列以德國第三代高速火車(ICE 3)為基礎打造的列車,總值10億歐元。這些時速三百公里的列車絕大部份在中國製造,不過德國仍保有核心科技。

另外,德意志銀行入股中國華夏銀行、訂購空中巴士等中德兩國重要的商業合同,也將在胡錦濤和馬上就要卸任的德國總理施洛德見證下於柏林簽訂。

另外,德意志銀行與歐本漢 (Sal. Oppenheim)銀行入股中國華夏銀行14%股份,以及中方訂購20到150架空中巴士,也預料在這次胡錦濤訪德時簽約。

中德關係恐現變化

梅克爾即將領導德國的新政府,而出身於民主運動的梅克爾與施羅德在外交範疇上的多個重要觀點有很大的出入。不少分析都認為,在梅克爾領導下德國將回復聯盟黨前主席科爾執政時的親美政策,這將直接影響新政府的對華政策。

由此看來胡錦濤訪德前的撤金動作,不禁令人聯想胡想在德國出現政黨更替後仍保有以往的外交關係。

施羅德在執政的七年中,與中共關係保持良好,幾乎每年都到中國訪問,在國際問題上絕少配合美國,向中國施加壓力。但不少觀察家認為這情況將會改變,梅克爾極有可能在某些問題跟美國聯手對付中國。

最明顯的是人權和民主問題,由於聯盟黨建基於基督精神,標榜人權和民主,而梅克爾本人又出身於民主運動,若對中國的人權問題不採取批判立場,將很難向選民、甚至是她自己交待。

胡錦濤訪歐之行也將與各國領袖再度提出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政策。在對華軍售問題上,施羅德主動提出解禁,歐盟各領導人去年十二月大致上同意在今年六月份前解除禁運,後來礙於美國向歐盟施壓,威脅稱若歐盟解禁,美國可能對歐盟實施制裁,故解禁問題至今仍在磋商中。

而在這問題上,德國新政府極有可能轉向同情美國,不再支持解除對華禁運,沒有德國在歐盟內展開遊說工作,中國短期內獲歐盟各國解除軍售禁令的機會顯得渺茫。

撒重金穩住後院兩小兄弟
  
胡錦濤10月底到訪了北韓及越南這兩個兩個共產國家,據報導,中共承諾向朝鮮提供20億美元、向越南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

《觀察》主編陳奎德博士此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今年9月胡錦濤訪美實際是失敗了,正式訪問被取消,這是一件很尷尬的外交事件,因此中共在外交上要做一些修補。朝鮮、越南是中共的後方、苟延殘犬的同盟。所以北京先要把後院兩個小兄弟穩住,然後再向外走。

就在胡錦濤到訪北韓的第二天,金正日承諾參加11月9日舉行的第五輪六方會談。北京作家、獨立評論人士余傑說,北韓是中共手中對付西方的一個有力工具。研究機構「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部主任貝克認為,北京並不是謀求在六方會談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而只是爭取維持現狀,他不認為中國真的打算試圖迫使北韓取消核計劃。

而中越關係曾經在1979年發生邊界戰爭,以後中越關係一直很冰冷。現在雖然通過貿易走到一起,但河內仍對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力量保持警覺。今年早些時候,越南總理訪問了美國,並商訂要跟美國進一步發展兩國軍事官員的交流。專家分析,河內試圖用美國來平衡中共的軍事力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保守黨對中國人權問題關注
艾克思:曾蔭權的中興﹐民主派的出路
德國社會關注姜仁政一家的命運
胡錦濤也無法扭轉中越關係的困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