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院論壇促科學研究遵守「無害」原則

標籤:

【大紀元1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三日電)國際科學院論壇(InterAcademy Panel,簡稱IAP) 日前就生物安全議題公佈一項原則,要求科學家必須同意進行研究時,有義務將「無害」列入考慮。主要是科學家們必須謹記研究的潛在後果,不應忽略研究可能被他人誤用,且需將這個體認廣為週知。

國際科學院論壇的這項聲明是在國際生物武器大會(meeting of States Parties to the BiologicalWeapons Convention)12月 5日至9日召開的前一週發佈。中央研究院今天代為發布這項聲明。

中研院指出,這項聲明是由國際科學院論壇所屬68個國家科學院 (含中研院) 代表簽署同意。聲明中闡述科學家在生命科學領域,需面對五個基本問題─體認、安全、教育與資訊、責任、監督。

國際科學院論壇認為,來自生物武器的威脅再度成為各國面臨的問題。這項聲明規範各個科學家日常研究,也將作為科學團體或機構發展的行為準則基礎。

聲明中認為,科學家必須了解同時謹記研究的潛在後果,不應忽略研究可能被他人誤用,且需將這個體認廣為週知。教育下一代科學家有關國家和國際法規及規範,並闡明防止研究被誤用的基本準則。

中研院表示,自1972年生物及毒素武器大會至今,科學研究已在許多方面創造益於人類的新知識和意想不到的新技術。但某些技術可能被使用於毀滅性及建設性目的,因此讓科學家考慮這些原則益顯重要。

IAP 的生物安全聲明強調,科學家應經常合理考量到自己研究可預見的後果。因此應謹記研究有害的潛在後果,於良心及道義上不可忽略科學的成果可能被誤用。並拒絕進行對人類只造成有害後果的研究。對於「安全及保全」方面,科學家如進行病源或危險毒素的研究,有責任依法規或常規所訂定良好、安全的程式進行實驗。對於「教育及資訊」方面,科學家應針對防止生物研究誤用訂定政策和原則,且宣導此訊息並教育國家和國際法規及規範。

在「責任」方面,當發現有違反生物及毒素武器大會或國際法規的現象時,科學家應提高對群眾、主管機關和組織的關心。「監督」方面,科學家有責任監督研究,並對計畫進行評估,科學家應該在控管、監督或評估下,堅守這些原則,擔任模範角色。

相關新聞
指數型商品發燒 全球ETF規模劇增450倍
高雄都會區捷運崩塌  高縣議員促縣府注意
大寮鄉農會理事長資格有問題?縣府:會調查
台灣產業下一波成長關鍵:創意文化資產管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